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设置的会计账户主要有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 费用类和利润类。下面我们将分类来阐述会计账项的核算要点(确认和计价)。
一、资产类账户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我们主要对资产类账户中的应收账款进行分析。
(一)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acountsreceivable)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会计上所指的应收账款有其特定的范围,它仅指因销售活动形成的流动资产性质的债权。
应收账款在收入实现时给予确认,通常按实际发生额计价入账。需要注意的是,计价时还需要考虑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等因素。商业折扣是指企业根据市场供需情况,或针对不同顾客,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扣除。例如某商品标价是10元/件,但由于客户批量购买此商品,因此供货商以9.5元/件来结算,给予客户5%的折扣;现金折扣是指债权人为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扣除。例如,买方在10天内付款可按售价给予2%的折扣,即10天内只需支付98%的价款。企业发生的应收账款在有商业折扣的情况下,应该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入账,在现金折扣的情况下,采用总价法入账,发生的现金折扣作为财务费用处理。
同时,我们要注意到,作为应收账款的债权人,并不意味着账款一定能够收回,我们要考虑到坏账存在的可能性。坏账损失(baddebts)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应收账款进行检查,并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即坏账损失的估计)通常有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个别认定法等。企业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该予以说明,并且不能够随意变更。余额百分比法是根据会计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乘以估计坏账率来估计当期的坏账损失;账龄分析法是根据应收账款入账时间的长短来估计坏账损失,一般来说,账款拖欠的时间越长,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越大。
在按期估计了坏账损失之后,我们就要计提坏账准备。我国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只能够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采用这种方法,一方面按期估计坏账损失计入管理费用;一方面设置“坏账准备”科目,待实际发生坏账时冲销坏账准备和应收账款金额,使资产负债表的应收账款反映扣减坏账后的净值。
(二)存货
存货(inventory)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者将在生产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只有当存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并且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时,存货才能够加以确认,以其成本入账。存货入账价值的基础是历史成本或者说是实际成本。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存货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核算。存货实际成本核算是指存货收发全部按实际成本计价。但由于企业的存货是不断流动的,有购进也有发出,这就使得难以保证每一次使用的存货都是同一批的,或者留存下来的存货都是同一批的,真正意义上的实际成本计价难以实现。因此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各类存货的实际情况,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可以采用的方法有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FIFO)、加权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LIFO)等。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登记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材料成本差异随着材料的入库而形成,同时也随着材料的出库而减少,发出时应分配材料成本差异。
期末存货的价值取决于存货数量的确定是否准确和采用何种期末计价原则。企业存货数量需要通过盘存来确定,常用的存货数量盘存方法主要有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两种。实地盘存制是在期末通过对存货进行实地盘点,然后根据“本期耗用或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这个等式来倒轧本期的发出成本。永续盘存制是指逐笔登记收入发出的存货,并随时计列结存数。确定了存货数量以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