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间同步协议:NTP与PTP详解
1. NTP协议概述
NTP(Network Time Protocol)协议运行于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模型的应用层,借助传输层的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来分发时间。其数据包结构依据交互的NTP主机的运行模式而有所不同,主要运行模式为客户端/服务器模式,遵循经典的远程过程调用(RPC)范式。
NTP回复数据包包含四个关键字段:
- 参考时间戳(Reference Timestamp) :记录服务器最后一次校正时钟的时间。
- 发起时间戳(Originate Timestamp) :客户端发送请求数据包时的本地时间。
- 接收时间戳(Receive Timestamp) :服务器接收到请求数据包时的本地时间。
- 传输时间戳(Transmit Timestamp) :服务器发送回复数据包时的本地时间。
客户端接收到服务器的回复消息后,会使用特定公式分别计算数据包的往返延迟(RTD)和时钟偏移。
2. NTP处理流程
NTP守护进程/服务的复合算法被组织成相互交互的进程,主要流程如下:
graph LR
classDef startend fill:#F5EBFF,stroke:#BE8FED,stroke-width:2px;
classDef process f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