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3 %%time 表示执行单元格时间 时间指的是CPU时间

本文展示了如何使用Amazon SageMaker部署PyTorch模型,并利用Python的%%time魔法命令测量代码执行的CPU时间和实际运行时间。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详细介绍了模型部署的过程及时间消耗情况。

python3 %%time 表示执行单元格时间 时间指的是CPU时间

举例

%%time
from sagemaker.pytorch import PyTorch
from sagemaker.pytorch import PyTorchModel
# uncomment, if needed
# from sagemaker.pytorch import PyTorchModel
#estimator.fit({'train': input_data})
model = PyTorchModel(entry_point="predict.py",
                     role=role,
                     framework_version="1.0",
                     model_data=estimator.model_data,
                     source_dir = "source_pytorch"
                    )
# deploy your model to create a predictor bad ml.t2.medium
predictor = model.deploy(initial_instance_count=1,instance_type="ml.p2.xlarge")

#result

-----------------!CPU times: user 409 ms, sys: 22.2 ms, total: 431 ms
Wall time: 8min 32s

https://www.cnpython.com/qa/82121

 

<think>嗯,用户现在问的是怎么查看输出单元的执行时间。之前他们遇到了Jupyter笔记本控制器被释放的问题,我给了他们一些解决方案,现在他们可能已经解决了那个问题,现在转向另一个任务。需要确定用户是想在Jupyter Notebook还是Jupyter Lab中使用这个功能,因为两者的操作可能略有不同。 首先,用户可能是在运行一些耗时较长的代码,想要知道每个单元执行用了多少时间,这样方便优化代码或者记录实验结果。常见的方法有两种:使用内置的magic命令或者手动记录时间。 使用%%time%time魔法命令应该是最简单的方法。%%time是单元魔法,放在单元开头,会显示整个单元的执行时间。而%time是行魔法,可以放在单行代码前,测量单行的时间。需要提醒用户注意这两个的区别,确保他们正确使用。此外,timeit魔法命令可能更适合多次运行取平均值的情况,特别是对于小段代码的基准测试。 另外,用户可能不知道如何启用或安装这些魔法命令,可能需要确认他们是否已经正确加载了IPython的扩展。不过通常情况下,这些魔法命令是默认启用的,所以可能不需要额外步骤。 如果用户想要更详细的时间记录,比如每个单元自动记录时间,可能需要安装第三方扩展,比如jupyter_contrib_nbextensions中的ExecutionTime。这需要用户安装扩展并启用,这可能对于不熟悉扩展安装的用户来说有点复杂。需要给出具体的安装步骤,比如使用pip或conda安装,然后启用扩展,并导他们如何在Jupyter的界面上激活这个功能。 另外,用户可能需要手动记录时间,这可以通过Python的time模块来实现。比如在单元开始和结束时记录时间,计算差值。这种方法比较灵活,但需要用户自己插入代码,可能不太方便,特别是当有多个单元需要测量的时候。 还需要考虑用户可能的环境问题,比如他们是否在使用Jupyter Notebook还是Jupyter Lab,不同的环境可能有不同的扩展支持。比如,ExecutionTime扩展在Notebook中可用,但在Lab中可能需要其他插件。如果用户在使用Lab,可能需要推荐其他扩展,比如jupyterlab-execute-time,并提供相应的安装方法。 此外,用户可能对输出的时间式有需求,比如希望以更易读的方式显示,或者需要毫秒级精度。这时候可能需要调整魔法命令的参数,或者手动式化成所需的时间式。 最后,需要提醒用户注意时间测量的准确性,特别是对于短时间运行的代码,多次测量取平均可能会更准确。同时,魔法命令可能会影响代码的执行流程,特别是在并行计算或异步操作中,需要用户注意这些潜在的影响。 总结下来,用户可能的深层需求是方便地测量和记录代码执行时间,用于性能分析或报告结果。需要提供多种方法,从简单的内置命令到更复杂的扩展安装,以满足不同用户的技术水平和需求。</think>要查看Jupyter Notebook单元的执行时间,可通过以下四种方法实现(含代码示例): --- ### **方法1:使用内置魔法命令** ```python # 在单元首行添加(测量整个单元执行时间%%time # 你的代码 sum(range(10**6)) ``` 输出示例: ``` CPU times: user 23.5 ms, sys: 2.14 ms, total: 25.6 ms Wall time: 25.9 ms ``` --- ### **方法2:使用`timeit`魔法命令** ```python # 自动多次运行取平均值(适合小代码块) %timeit sum(range(10**6)) ``` 输出示例: ``` 25.8 ms ± 1.34 ms per loop (mean ± std. dev. of 7 runs, 10 loops each) ``` --- ### **方法3:安装执行时间扩展** 1. 安装扩展包: ```bash pip install jupyter_contrib_nbextensions jupyter contrib nbextension install --user ``` 2. 激活扩展: - 打开Notebook → `Nbextensions`标签页 - 勾选`ExecutionTime` 3. 效果:自动在所有单元输出下方显示执行时间戳 --- ### **方法4:手动记录时间** ```python from time import perf_counter start = perf_counter() # 你的代码 sum(range(10**6)) end = perf_counter() print(f"执行耗时:{end - start:.4f} 秒") ``` 输出示例: ``` 执行耗时:0.0263 秒 ``` --- **进阶技巧对比表** | 方法 | 精度级别 | 是否需要修改代码 | 是否支持自动记录 | 适用场景 | |-------------|------------|------------------|------------------|------------------------| | `%%time` | 毫秒级 | 是 | 否 | 快速单次测量 | | `%timeit` | 微秒级 | 是 | 否 | 性能基准测试 | | ExecutionTime| 秒级 | 否 | 是 | 长期项目监控 | | 手动计时 | 纳秒级 | 是 | 否 | 需要精确控制计时区间 | **常见问题处理** 1. **魔法命令不生效**: - 在代码首行执行 `%load_ext IPython` 加载核心扩展 2. **时间显示异常**: ```python # 设置时间单位精度(示例保留3位小数) %precision 3 ``` 3. **跨单元持续计时**: ```python # 在第一个单元 %reload_ext autoreload %autoreload 2 !echo "start" > timing.log # 在后续单元 !echo "$(date +&#39;%T.%3N&#39;)" >> timing.log ``` --- **最佳实践建议** - 开发阶段使用`%timeit`做精确优化 - 生产环境部署`ExecutionTime`扩展进行监控 - 需要纳秒级精度时优先使用`perf_counter()`而非`time.time()`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