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蒙脱石及相关硅酸盐的研究进展

蒙脱石及相关硅酸盐的研究进展

在材料科学领域,蒙脱石及相关硅酸盐的研究一直是热点。这些材料在吸附、催化、环境修复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将深入探讨蒙脱石及相关硅酸盐的结构、性质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1. 铜离子吸附与电子自旋共振(ESR)研究

铜离子在蒙脱石及相关硅酸盐表面的吸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研究发现,铜离子的吸附存在两个位点,其分布取决于SiO₂/Al₂O₃比、pH值和吸附质浓度。第二个位点可能是单个的SiOH或AlOH基团,与Cu²⁺的结合较弱,仅置换表面的一个质子。

当表面吸附的Cu²⁺暴露于NH₃时,会发生H₂O和/或OH⁻配体的交换,形成Cu²⁺ - 氨 - 表面复合物。暴露于NH₃后,表面结合物种的类型和分布会发生显著变化。例如,g|| = 2.266处的共振受温度影响较小,而g|| = 2.225处的共振对时间和温度都很敏感。随着脱水和NH₃的损失,g|| = 2.225处的信号减弱,同时g|| = 2.311处出现新的共振。

电子自旋共振(ESR)方法在研究蒙脱石及相关硅酸盐中具有重要应用。它可以用于监测粘土结构位点中的三价铁,检测结构取代位点附近以O⁻中心形式存储的电子能量及其二聚体O₂⁻。以蒙脱石制备的不同阳离子交换的Fe - Ca粘土为例,ESR谱和天然及γ诱导的热致发光(TL)曲线显示,与表面Fe相关的g = 2.0处的ESR线强度在可交换铁的标称浓度达到50%之前呈线性增加,超过50%后信号不再明显增加。这种饱和效应归因于表面Fe在临界相互作用距离处的相互作用。

ESR方法还可用于研究铁蒙脱石矿物的氧化 - 还原机制。使用连二亚硫酸盐、硫化物、硫代硫酸盐、肼、抗坏血酸、对苯二酚和草酸钠等还原剂进行研究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