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体系的理想模型:从食品行业汲取的智慧
1. 食品与金融体系的鲜明对比
在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人们对资本主义的运作方式充满疑虑。我的一位俄罗斯朋友就曾担忧,逐利的公司能否可靠地运营杂货店,保障民众基本的食品供应。他担心商家可能联合起来哄抬物价,减少商品供应。但实际上,苏联式的价格控制往往会导致物价上涨和产品质量下降,而资本主义的食品体系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美国的食品体系高度分散,就像互联网一样,能够承受各种冲击。即使个别农场主或大型食品企业破产,也不太可能影响杂货店的商品价格。例如,2013年当地连锁超市多米尼克破产后,全食超市迅速入驻;同年,好时品牌破产,投资公司介入维持了旗下产品的供应。
然而,金融体系却截然不同。2008年金融危机时,许多美国银行濒临破产,政府不得不投入巨额资金进行救助。此后,美国银行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五大银行控制了大量资产。这种集中化的金融体系缺乏透明度,监管困难,加剧了贪婪和不平等。
2. 食品体系的优势与启示
食品体系具有诸多值得金融体系借鉴的优点:
- 生产分散化 :食品生产由众多农场主参与,即使部分农场主破产,也不会影响基本的食品供应,只是价格可能会有所波动。
- 自由选择 :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拥有充分的自由选择权。消费者可以在杂货店自由选择各种商品,生产者也可以自主决定种植或养殖的种类。
- 高效性 :杂货店商品种类丰富,运营成本低,消费者还可以选择在家用餐或外出就餐。
- 基于商品 :食品以商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