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与行动:哲学视角的深度剖析
在哲学的广阔领域中,伦理与行动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不同哲学家对此有着不同的见解和观点,本文将深入探讨彼得·温奇(Peter Winch)等哲学家在这方面的思想,通过对相关论文的分析,揭示伦理与行动之间复杂而微妙的联系。
1. 温奇与安斯康姆的分歧
彼得·温奇和伊丽莎白·安斯康姆(Elizabeth Anscombe)在道德哲学和心灵哲学的关系上存在着根本分歧。温奇认为,理解“尝试”这一概念如何融入我们关于道德问题的思考,本身就是理解“尝试”含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安斯康姆则认为,在拥有足够的心理学哲学之前,进行道德哲学研究是无利可图的。
温奇在《伦理与行动》一书中的四篇论文,包括《道德判断的可普遍性》《道德完整性》《维特根斯坦对意志的处理》和《尝试》,集中探讨了道德哲学与心灵哲学的关系。他特别关注《逻辑哲学论》中呈现的“意志”图景与伦理学中某些观点之间的联系。
2. 《维特根斯坦对意志的处理》
在《逻辑哲学论》中,维特根斯坦预设了一种意志观,这种观点一方面与他当时对思想和语言的处理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受叔本华影响的“伦理”愿景有关。他认为世界独立于我的意志,即使我们的愿望都能实现,那也只是命运的恩赐,因为意志与世界之间没有逻辑联系。
温奇的论文《维特根斯坦对意志的处理》提出了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笔记》中短暂出现的、与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更一致的意志观,在《逻辑哲学论》中完全缺失?温奇认为,《笔记》中的见解与《逻辑哲学论》中语言、思想和世界关系的概念根本对立。在《逻辑哲学论》中,我与世界的关系仅通过命题来中介,而对意志的思考似乎暗示我可以以不同的方式与现实相关联。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