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放大方案

三种放大方案

一、介绍

本篇来介绍下comfyUI种几种常见的放大方式,今天主要介绍三中

  • 通过模型放大

  • 潜在空间放大

  • 插件SD放大

通过模型放大

这种放大,只是对结果进行放大,没有再处理图片精度 不会改变图像原本的模样,类似SD那边的附加功能里面的放大。

路径:新建节点-图像-放大-图像通过模型放大

这里我们推荐图像通过模型放大,这里就有用到放大模型,从VAE解码这边右边输出拖出来线,选择好放大模型即可。

默认宽高是512x768,这次放大了四倍了,变成2048x3072了,有人说咦,那我只想放大两倍怎么办,简单啦,后面再加一个按系数缩放,乘以0.5倍就行。

潜在空间放大

潜在空间放大就类似SD里面的高清修复功能,现在潜在空间放大,也就是对Latent进行缩放,然后对缩放的 Latent 进行重新采样,增加细节从而实现放大的目的,这种操作一般会改变原图结构。

具体流程如下:

在默认的文生图流程里面,K采样器的Latent输出节点,拖出来,可以看到有Latent缩放和Latent按系数缩放这2个。前者是可以具体设置宽高,后者是直接按比例,我比较喜欢按比例的方式。

完整的长这样,通过Latent按系数放大,再链接一个K采样器,采样器设置和前面的采样器一直,这里要注意的是降噪范围推荐在0.5-0.6之间,太小了图片容易糊,太大了图片就变化太大。

插件SD放大

要想使用该插件,需要先在管理节点那边搜索 ultimate 来安装

存放路径:\ComfyUI\models\upscale_models

安装好后重启服务,可以在下面这个路径下找到SD放大放大

其中SD放大和SD不放大对比如如下,一目了然。

一个是细节修复+放大(SD放大),另外一个只有细节修复(SD放大(不放大))。

另外来看看这个SD放大插件,其实不复杂,红线圈中的就是和K采样器的参数一样,绿线的是分快修复的,大部分参数可以不设置直接使用即可。

其中几个参数介绍下:

  • 模式类型

    • Liner:直线(默认选择),逐行进行拼接(更快,但是会有几率出现伪影,我们默认使用这个)

    • Chess:棋盘拼接,可以理解成“X”形状的拼接样式(慢一些,出现伪影的几率小)

  • 模糊:默认8即可,拼接区域的羽化程度,融合不好的话再调高一些

  • 接缝修复模式

    • Band Pass:速度最快

    • Half Tile:质量好

    • Half Tile + Intersections:上面二者结合折中

原图真实空间放大潜在空间放大SD插件放大

总结

上面介绍的三种方案,已经满足日常的需求了,按模型放大最快但是效果不大行,一般推荐使用潜在空间放大,就类似文生图里面的高清放大,如果想图片变化不大,那就用SD放大插件,这个就有点类似SD那边的tiles Diffusion那个功能,当然我们也可以结合使用,比如潜在空间放大+SD插件放大,只要你电脑显卡够呛,结合使用也是ok的。

### 如何区分和判断共射极、共集电极和共基极三种基本放大电路 #### 1. 共射极放大电路 (Common Emitter, CE) - **特点**: 输入信号加在基极与发射极之间,输出信号取自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这种配置具有较高的电压增益和功率增益。 输出波形相对于输入波形反相[^5]。 - **应用场景**: 高频放大器、低频放大器等场合广泛采用此结构。 ```python # 示例代码展示共射极连接方式 class CommonEmitterAmplifier: def __init__(self): self.input_signal = "Base-Emitter" self.output_signal = "Collector-Emitter" ce_amplifier = CommonEmitterAmplifier() print(f"Input Signal Location: {ce_amplifier.input_signal}") print(f"Output Signal Location: {ce_amplifier.output_signal}") ``` #### 2.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Common Collector, CC 或者 Emitter Follower) - **特点**: 基本上可以看成是一个缓冲器,因为其输入阻抗很高而输出阻抗很低。该类型的放大倍数接近于1,主要用于提供良好的驱动能力而不改变信号幅度太多。 这种电路也被称为射随器(emitter follower),因为它能够跟随输入端的变化并将其传递给负载,同时保持几乎相同大小的输出电压水平[^1]。 - **应用场景**: 缓冲级联多个阶段之间的接口匹配以及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表现优异。 ```python # 示例代码展示共集电极连接方式 class CommonCollectorAmplifier: def __init__(self): self.input_signal = "Base" self.output_signal = "Emitter" cc_amplifier = CommonCollectorAmplifier() print(f"Input Signal Location: {cc_amplifier.input_signal}") print(f"Output Signal Location: {cc_amplifier.output_signal}") ``` #### 3. 共基极放大电路 (Common Base, CB) - **特点**: 输入信号施加到发射极,输出则从集电极获取。相较于其他两种形式而言,它拥有较低的输入电阻却有着相对高的频率响应范围,在处理高速开关操作时尤为适用。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不存在β参数的影响,因此不会发生因温度变化引起的偏置漂移现象[^2]。 - **应用场景**: 主要用于高频领域内的各种用途比如混频器、振荡器等等。 ```python # 示例代码展示共基极连接方式 class CommonBaseAmplifier: def __init__(self): self.input_signal = "Emitter" self.output_signal = "Collector" cb_amplifier = CommonBaseAmplifier() print(f"Input Signal Location: {cb_amplifier.input_signal}") print(f"Output Signal Location: {cb_amplifier.output_signal}") ``` 通过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每一种拓扑都有各自独特之处,并适用于不同需求下的具体实现方案当中去。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几种模式的区别,可以从它们各自的名称出发——即公共节点的位置来加以辨别:分别是发射极接地(CE),集电极接地(CC), 和基极接地(CB)[^3]。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