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试求职: 「面试试题小程序」 ,内容涵盖 测试基础、Linux操作系统、MySQL数据库、Web功能测试、接口测试、APPium移动端测试、Python知识、Selenium自动化测试相关、性能测试、性能测试、计算机网络知识、Jmeter、HR面试,命中率杠杠的。(大家刷起来…)
📝 职场经验干货:
在性能测试的体系里,有一个绕不开的环节——负载测试(Load Test)。
它的作用,就像在系统上线前,帮它“适应未来的人潮高峰”。
📌 负载测试是什么?
负载测试指的是:
👉 逐步增加用户访问量,直到接近系统设计的最大承载量,观察性能表现。
这里的关键是两个点:
逐步增加:不是一上来就把系统压爆,而是从轻量级并发慢慢加。
接近承载量:不是无限制地压,而是观察系统在设计范围内能不能稳定运行。
📱 一个生活类比
想象一下,你家小区的电梯设计最大载重是 20 人。
你不会一上来就塞 20 个人进去,而是先试:
5 个人,电梯运行正常
10 个人,电梯运行正常
15 个人,电梯有点慢
接近 20 人时,开始报警
这就是负载测试的过程。
它不是为了把电梯压坏,而是为了确认:在预期使用量下,电梯能否安全运行。
🎯 为什么要做负载测试?
1. 验证系统能否扛住预期流量
系统设计说能支持 1 万并发用户,那你至少要模拟到这个水平,看看表现。
2. 提前发现性能瓶颈
CPU 飙满?数据库连接不够?缓存击穿?
这些问题往往会在负载测试中暴露。
3. 保障上线稳定性
没有负载测试就上线,就像没有试过电梯能载多少人,就直接让人群涌入,风险极大。
🛠️ 如何做负载测试?
1. 明确目标
系统日常高峰并发是多少?
未来业务增长后预期的目标是多少?
这些数据决定了测试的并发范围。
2. 设计测试场景
选择用户最常用的业务流程(如登录、下单、查询)。
场景要尽量贴近真实用户行为。
3. 控制负载递增
从低并发开始,比如 50、100、200 ……逐级递增。
每一级都保持一段时间,观察系统是否稳定。
4. 监控关键指标
响应时间:是否还在 SLA 范围内?
吞吐量(TPS/QPS):是否随并发数线性增加?
错误率:有没有开始出现失败请求?
系统资源:CPU、内存、磁盘 IO、网络。
5. 分析结果
系统在什么负载下还能平稳运行?
哪个环节先出现瓶颈?
是否达到了设计承载量?
⚡ 举个例子
某电商系统设计说:能支持 5000 并发用户。
于是做负载测试:
1000 并发:响应时间 200ms,TPS 正常
3000 并发:响应时间 500ms,略有下降
5000 并发:响应时间 900ms,接近 SLA 临界点
6000 并发:响应时间 2000ms,错误率升高
结论:系统确实能在 5000 并发下稳定运行,但再往上就有风险。
负载测试就是模拟“人潮涌入”的过程,逐步加压,验证系统能否在预期业务压力下稳住。
它的意义在于:
找到系统能承受的真实边界
确认上线后不会“人一多就崩”
提前定位瓶颈,指导优化
所以,别等到系统上线才发现“电梯超载报警”。
在测试阶段,就要把负载测试做好。
👉 你们的系统做过负载测试吗?
有没有遇到过“一上线就被流量打趴”的惨痛经历?
最后: 下方这份完整的软件测试视频教程已经整理上传完成,需要的朋友们可以自行领取【保证100%免费】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