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试求职: 「面试试题小程序」 ,内容涵盖 测试基础、Linux操作系统、MySQL数据库、Web功能测试、接口测试、APPium移动端测试、Python知识、Selenium自动化测试相关、性能测试、性能测试、计算机网络知识、Jmeter、HR面试,命中率杠杠的。(大家刷起来…)
📝 职场经验干货:
在做性能测试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设置“并发用户数”,然后让脚本不停地发请求,看看系统能抗住多少流量。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真实用户会不停地狂点按钮吗?
显然不会。
真实用户在操作系统时,总会停顿一下:
- 看一眼页面内容;
- 想一想下一步要做什么;
- 输入数据、填表单、选择商品;
- 甚至走神、接电话。
👉 这些停顿,就是性能测试里的 Think Time(思考时间)。
1. Think Time 是什么?
通俗解释:Think Time 就是 模拟真实用户在操作系统时的停顿时间。
打个比方:
- 你点开购物网站,看了几秒商品介绍,才决定点“加入购物车”;
- 你打开银行 App,停了 5 秒才输入金额;
- 你在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犹豫了 3 秒才点“搜索”。
这些“人类的自然停顿”,就是 Think Time。
2. 为什么需要 Think Time?
如果测试脚本里没有 Think Time:
- 工具会像“机器人”一样毫不停歇地狂刷请求;
- 系统压力会被严重放大;
- 得到的结果偏离真实情况。
👉 举个例子:
- 真实情况:1000 用户,每人平均 10 秒发一个请求 → 大约 100 RPS;
- 没有 Think Time:1000 用户不停发请求,可能变成 2000 RPS;
- 结果:测试结果“虚高”,和真实生产完全不符。
所以,Think Time 的作用就是:让压测更贴近真实用户行为。
3. Think Time 的用法
在性能测试工具(如 JMeter、LoadRunner、Locust)里,可以给请求之间设置 Think Time。
常见用法:
-
固定时间
- 例如:每个请求之间停 3 秒。
- 简单直接,但太机械化。
-
随机时间
- 例如:请求之间停 2~5 秒随机。
- 更贴近真实场景,因为不同用户的操作节奏不同。
-
根据业务场景设置
- 登录后 → 浏览商品 → 加入购物车 → 下单
- 浏览商品步骤:Think Time 可以设置 5~10 秒;
- 下单步骤:Think Time 可以设置 2~3 秒。
4. 常见使用场景
-
电商平台
模拟用户浏览商品、挑选、下单的节奏;避免出现“用户一秒钟下 100 单”的离谱情况。 -
银行/支付系统
用户输入密码、金额时会有停顿,Think Time 能更真实反映并发交易量。 -
政务/企业系统
填写表单、审批单据时,人类一定会停顿,不能直接狂刷请求。 -
搜索引擎/内容平台
用户需要时间输入关键词、阅读结果,再发起下一次请求。
5. 一个形象的比喻
想象一下:
- 如果性能测试没有 Think Time,就好比在餐馆里,100 个顾客 不停歇地狂点菜单,一秒钟点几十道菜;
- 但真实生活里,顾客点完一道菜,还得看看菜单、想想要不要再加一道,停顿个几秒钟。
👉 所以,Think Time = 人类操作节奏的模拟器。
Think Time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设置,但在性能测试里非常重要。
它决定了:
- 测试结果是否贴近真实用户行为;
- 系统的并发量和吞吐量计算是否准确;
- 你的压测结论能不能真正指导生产。
一句话总结:
👉 Think Time = 用户思考的那几秒钟,让性能测试更真实、更可靠。
最后: 下方这份完整的软件测试视频教程已经整理上传完成,需要的朋友们可以自行领取【保证100%免费】

130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