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试求职: 「面试试题小程序」 ,内容涵盖 测试基础、Linux操作系统、MySQL数据库、Web功能测试、接口测试、APPium移动端测试、Python知识、Selenium自动化测试相关、性能测试、性能测试、计算机网络知识、Jmeter、HR面试,命中率杠杠的。(大家刷起来…)
📝 职场经验干货:
Shift-Left Testing:即 “左移测试”,是软件测试领域的核心方法论之一。“左移”(Shift-Left)源于软件开发流程的可视化模型 —— 通常将项目进度从左到右分为需求、设计、开发、测试、部署等阶段,“左移” 指将测试活动从传统的 “开发后” 阶段,向 “需求分析”“设计” 等更早的阶段迁移,以提前发现并解决问题。
近年来,“左移测试”(Shift-Left Testing)这一术语在敏捷开发团队中日益流行。从理论上讲,它指的是将测试活动尽可能早地融入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人仍将这一策略简单理解为“质量保证(QA)团队何时加入项目”的问题。
而事实是:左移测试的核心并非“是否提前参与”,而是“是否建立质量文化”。
它要求从产品构思之初就植入“质量优先”的理念,而非仅在开发实施阶段才关注质量。
质量不是一个阶段,而是一种思维模式
要让左移测试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将关注点从“谁来测试”转变为“谁对质量负责”。
在这种新模式下,答案是:整个团队共同负责。
对于质量保证(QA)专业人员而言,这意味着需要转变角色定位:既要成为技术层面的指导者,也要充当文化层面的推动者,向开发人员、项目经理(PM)、产品负责人(PO)乃至业务相关方传递“质量优先”的思维。这要求QA帮助团队从项目初期就识别潜在风险、预判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后续测试的可行性。
但这一切的实现也离不开“信任”:相信开发人员在编写代码时会兼顾质量,相信项目经理(PM)会尽早考虑需求的影响与风险,更要让所有人都明白——质量不是某一个人的职责,而是团队共同的目标。
质量从需求定义前就已开始
左移测试并非始于编写用户故事,它的起点甚至早于需求定义——早在有人提出“如果我们开发一个这样的功能会怎样?”的那一刻,左移就已经开始了。
而从这一刻起,就需要思考以下问题:
-
这个功能真的能为用户/业务创造价值吗?
-
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
-
有哪些边缘场景需要考虑?
-
这个功能的可测试性如何?
-
团队对该功能的预期表现是否达成共识?
-
这个功能会对客户产生哪些影响?
左移测试实践与QA角色价值
即便质量成为团队共同的责任,也不意味着QA(质量保证)角色失去了价值——恰恰相反。
作为“质量倡导者”,QA的作用会变得更加关键。
QA的核心使命将从“单纯发现缺陷”,转变为“确保每一次沟通、每一个决策、每一次交付都贯穿质量意识”。
正是QA帮助团队始终聚焦质量目标,强调结构化测试、风险预防及持续协作的重要性。
QA的工作不再局限于执行测试,而是成为“质量文化的守护者”,帮助团队每位成员逐步建立“质量思维”(即“戴上质量的帽子”)。
QA要确保:在日常交付的忙碌节奏中,质量不会被忽视;相反,质量应成为团队开发软件过程中自然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何在实践中应用左移测试
以下是几种聚焦“文化层面”的左移测试实践方法,简单且可落地:
- 让QA参与产品讨论,而非仅参与交付环节
邀请QA加入需求探索会与规划会议。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与技术视角,能帮助团队避免可能导致后续返工的决策。 - 在用户故事或史诗级需求中加入“质量要点”
明确标注需求中的回归风险、边缘场景、安全检查点及可用性要求。这样一来,团队在编写代码前,就能主动思考质量相关问题。 - 推动QA与开发人员结对协作
共同评审自动化测试用例,讨论API(接口)或UI(用户界面)的可测试性。这种协作模式能增强团队凝聚力,强化“质量共同负责”的意识。 - 让质量与产品目标对齐
当团队清晰理解某一功能的存在意义(即“为何要做这个功能”)时,就更容易设计出能验证“功能是否真正创造价值”的测试方案。 - 以团队为单位衡量质量,而非按角色拆分
选用能反映全流程质量的指标,例如:需求到交付的周期时长(Lead Time)、生产环境缺陷数、测试覆盖率、逃逸缺陷数(已上线但未被测试发现的缺陷)。在迭代回顾会上共同分析这些指标,重点在于“从问题中学习”,而非“追究责任”。
左移测试的核心是文化,而非流程
要真正落地左移测试,需明确一个核心认知:质量不是在开发流程的“最后环节”才添加的,也不是由某一个角色单独负责的。
质量应与产品“一同诞生”——从产品构思的那一刻起,质量就已成为其固有属性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当整个团队都坚信“高质量交付是每个人的责任”时,质量文化才能真正生根发芽,并渗透到开发的每一个环节中。
最后: 下方这份完整的软件测试视频教程已经整理上传完成,需要的朋友们可以自行领取【保证100%免费】

155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