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Nvidia Jetson AGX Orin加个SSD硬盘

本文详细记录了如何在Nvidia Jetson AGX Orin开发板上安装M.2 NVMe硬盘,进行存储扩容。作者通过分区、格式化和挂载操作,成功将新硬盘作为/home1文件系统使用,同时讨论了不同的扩容方案和考虑因素。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在 张小白:Nvidia Jetson AGX Orin 初体验 一文中,我晒过这张Orin的底部照片:

有个M2的硬盘接口,这可让张小白开心坏了。从此之外,不再受Orin内部64G MMC存储的限制了,咱们要奔向1T、甚至是2T的存储了。

众所周知,硬盘分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硬盘以前还有IDE口,后来有SATA口,又有M2接口。好像还有叫做MSATA口的(有些笔记本上好像有这种接口)。机械硬盘的速度大概在100M以内,现在张小白买了个TF卡的速度都比这个快:

不过一般SSD如果是SATA接口的2.5寸固态硬盘的速度大概在500M/s 左右,而M2接口NVME的硬盘的速度已经达到了惊人的 7000M/s了:

而张小白在 几年前买的一张1T的M2硬盘,现在就可以发挥余热了:

张小白先将其从移动硬盘盒下拆下来:

这是个保修10年的1T硬盘,读写速度约为3000M/s左右,当时也算是红极一时的性价比产品。

装上这个硬盘其实也很简单,只要不手残,(也不要在加电的时候就拆。。。)一般都没啥问题:

装上之后,开机,照例登上Orin终端:

lsblk可以直接看到这个nvme的硬盘了:

看一下分区表:

sudo fdisk -l

只需要关注上图箭头所示的地方,一个是59G的MMC存储,也就是64G的那个,一个是953G的nvme硬盘,目前文件系统是NTFS格式,这是因为在windows上作为移动硬盘使用过。

其实下面可以考虑两种扩容方案,一个是不用MMC存储,将Orin的启动系统刷到 nvme硬盘里面(这样MMC好像就作废了。。),一个是仍然使用MMC存储,仅仅将nvme硬盘作为操作系统的一个文件系统(或者多个文件系统)使用。考虑到也许张小白还会换更大点的硬盘(比如2T的),暂时选择第二种方案吧。(因为第一种方案相当于要重新做系统,这点张小白还不会!)

即便是将硬盘扩容也有两种方案,一个是将现有的 根文件系统 / 扩大,还有一个是将nvme硬盘 mount到另外一个文件系统,放到诸如 /home1 这样的文件系统下。但是扩容原来的文件系统一般需要使用parted工具,而且一旦 根文件系统扩大之后,就把MMC存储和nvme硬盘绑在一起了,这样其实硬盘就很难更换了。

考虑到以上的种种原因,张小白暂时就用采用以下方式:将nvme硬盘mount到 /home1的文件系统下。

下面开始操作:

先对新的硬盘进行分区:

sudo fdisk /dev/nvme0n1

先将现有的分区删除。

再建一个linux分区:

重新进去看一下:

因为分区表改变了,为了保险起见,先重启下系统:

重启之后,对新建的分区进行格式化:

切换到root用户

sudo su -

mkfs.ext4 /dev/nvme0n1p1

然后新建一个/home1的目录,并将这个分区mount到 /home1的目录下:

mkdir /home1

mount /dev/nvme0n1p1 /home1

df -h 可以看到新的文件系统了:

为了让启动用户zhanghui操作方便,我们给/home1用户设置下权限:

cd /

chown -R zhanghui:zhanghui /home1

但是光这样还是不够的,如果重启了,这个 /home1 的文件系统会看不到。

我们需要在 /etc/fstab做如下设置:

这样再重新启动的时候,文件系统就会被自动mount上去了。

好了,下面终于可以愉快的玩耍AI了。

### Jetson Nano 硬盘安装与兼容性 #### GPIO 接口及其作用 Jetson Nano 提供了丰富的硬件扩展能力,其中包括40个GPIO针脚用于连接各种外部设备和传感器。虽然这些针脚主要用于信号控制和其他低级I/O操作[^1],但对于硬盘等存储设备来说,则主要依赖于USB接口。 #### USB 存储支持概述 对于希望利用更大容量、更快速度的存储介质而言,通过USB端口来挂载外置硬盘是一个理想的选择。Jetson Nano配备了四个USB 3.0端口,这使得连接高性能2.5英寸机械硬盘成为可能[^3]。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可以通过USB方式启动并运行操作系统,但默认情况下NVIDIA并未提供直接针对硬盘的支持方案;用户通常需要自行配置环境以满足特定需求。 #### 安装根文件系统到USB硬盘 为了使Jetson Nano能够从USB硬盘启动,首先要在该硬盘上创建合适的分区结构,并安装相应的Linux发行版镜像。具体过程涉及下载官方提供的SD卡映像文件,将其写入目标磁盘,并调整引导设置以便让机器识别新的启动源[^2]。完成上述步骤之后,就可以享受由SSD带来的性能提升以及更大的可用空间了。 #### 实际案例分享 考虑到实际应用场景中的稳定性和效率问题,建议选用带有独立电源供电机制的2.5英寸HDD/SDD上USB转SATA适配器组合。这种搭配不仅解决了电力供应不足可能导致的数据丢失风险,同时也保证了数据传输速率处于较高水平。 ```bash sudo fdisk -l /dev/sda # 查看硬盘信息 sudo dd if=/path/to/image.img of=/dev/sda bs=4M status=progress # 将镜像刷入硬盘 sync && sudo reboot # 同步缓存并重启系统 ```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张小白TWO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