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oot环境变量实现分析

本文深入剖析了U-Boot的环境变量机制,包括其存储位置、常用变量、数据结构以及初始化和操作过程。环境变量用于存储配置参数,如bootdelay、baudrate等,它们在启动过程中从静态存储器读入RAM,通过saveenv命令保存回静态存储器。初始化涉及env_init、env_relocate等函数,而env的操作如setenv、printenv则是对RAM中哈希表的操作。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u-boot的环境变量用来存储一些经常使用的参数变量,uboot希望将环境变量存储在静态存储器中(如nand nor eeprom mmc)。

其中有一些也是大家经常使用,有一些是使用人员自己定义的,更改这些名字会出现错误,下面的表中我们列出了一些常用的环境变量:

     bootdelay    执行自动启动的等候秒数
     baudrate     串口控制台的波特率
     netmask     以太网接口的掩码
     ethaddr       以太网卡的网卡物理地址
     bootfile        缺省的下载文件
     bootargs     传递给内核的启动参数
     bootcmd     自动启动时执行的命令
     serverip       服务器端的ip地址
     ipaddr         本地ip 地址
     stdin           标准输入设备
     stdout        标准输出设备
     stderr         标准出错设备

上面这些是uboot默认存在的环境变量,uboot本身会使用这些环境变量来进行配置。我们可以自己定义一些环境变量来供我们自己uboot驱动来使用。

Uboot环境变量的设计逻辑是在启动过程中将env从静态存储器中读出放到RAM中,之后在uboot下对env的操作(如printenv editenv setenv)都是对RAMenv的操作,只有在执行saveenv时才会将RAM中的env重新写入静态存储器中。

这种设计逻辑可以加快对env的读写速度。

基于这种设计逻辑,2014.4版本uboot实现了saveenv这个保存env到静态存储器的命令,而没有实现读取envRAM的命令。

那我们就来看一下ubootenv的数据结构 初始化 操作如何实现的。

一 env数据结构

include/environment.h中定义了env_t,如下:

#ifdef CONFIG_SYS_REDUNDAND_ENVIRONMENT
# define ENV_HEADER_SIZE    (sizeof(uint32_t) + 1)
# define ACTIVE_FLAG   1
# define OBSOLETE_FLAG 0
#else
# define ENV_HEADER_SIZE    (sizeof(uint32_t))
#endif
#define ENV_SIZE (CONFIG_ENV_SIZE - ENV_HEADER_SIZE)
typedef struct environment_s {
    uint32_t    crc;        /* CRC32 over data bytes    */
#ifdef CONFIG_SYS_REDUNDAND_ENVIRONMENT
    unsigned char   flags;      /* active/obsolete flags    */
#endif
    unsigned char   data[ENV_SIZE]; /* Environment data     */
} env_t;

CONFIG_ENV_SIZE是我们需要在配置文件中配置的环境变量的总长度。

这里我们使用的nand作为静态存储器,nand的一个block128K,因此选用一个block

### 如何在 U-Boot 中使用 `if` 语句操作环境变量 在 U-Boot 的命令环境中,可以通过特定语法实现条件判断并据此修改或查询环境变量。下面展示了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如何利用 `if` 结构来进行此类操作。 #### 条件测试与设置环境变量 假设有一个场景是要基于某个标志位(flag)的存在与否执行不同逻辑: ```bash => setenv flag "true" => if test "${flag}" = "true"; then echo "Flag is true, setting var1."; setenv var1 value1; fi; Flag is true, setting var2. ``` 上述脚本首先设置了名为 `flag` 的环境变量[^1]。接着通过 `if...then...fi` 构造进行了简单的相等性比较;当 `flag` 值等于 `"true"` 时,则打印消息并且进一步设定另一个叫做 `var1` 的新环境变量为其赋予指定值 `value1`。 对于更复杂的表达式评估以及多分支处理,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扩展: ```bash => if test -n ${flag}; then \ > echo "Flag exists and not empty, checking its content.";\ > if test "${flag}" = "true"; then\ > echo "Setting up environment for production mode.";\ > run prod_setup;\ > elif test "${flag}" = "false"; then\ > echo "Configuring development setup instead.";\ > run dev_setup;\ > else\ > echo "Unknown state of the flag variable.";\ > fi;\ > else\ > echo "No specific configuration applied due to missing flag.";\ > fi ``` 这段代码展示了嵌套式的条件检测机制,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依据单一条件做出响应,还能针对多种可能情况分别定义相应的动作序列[^2]。 #### 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编写这些控制流指令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环境变量名不应包含特殊字符以免引起解析错误; - 使用双引号包裹字符串常量以防止意外的词法分析问题; - 对于较长或多行的复合命令建议适当缩进提高可读性和维护便利度。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