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推荐系统?——推荐系统实践笔记1

推荐系统源于信息过载问题,旨在连接内容生产者和用户,通过分析用户历史行为提供个性化推荐。它包括社交推荐、基于内容的推荐和协同过滤推荐等方法,有效地解决用户在海量信息中找到兴趣点的挑战。

1.1 推荐系统是怎么来的?

随着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和互联网(Internet)的发展,人们逐渐从信息匮乏的时代走向信息过载的时代

对于内容生产者来说,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使生产的信息受到用户的大量关注;对于用户来说,如何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很重要的。因此,有效连接内容生产者和用户是至关重要的。

图1-1  推荐系统连接用户和内容生产者

为了解决信息过载的问题,有两种解决方法已经被证明有效,这两种方法分别是分类目录(雅虎)和搜索引擎(谷歌)。

Yahoo
图1-2  Yahoo(分类目录)
Google
图1-3  Google(搜索引擎)

分类目录对热门的网址进行分类,方便用户根据类别进行网页查找。但是随着互联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分类目录的覆盖度达到上限,无法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图1-4  1994年的雅虎分类目录界面

搜索引擎根据用户提供的关键字查找信息,能够更精确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但是当用户不能找到准确描述自己需求的关键词时,搜索引擎就无能为力了。

图1-5  2019年的谷歌搜索引擎界面

推荐系统则能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当用户没有明确的目的时,推荐系统能够通过分析用户的历史行为,主动为用户提供感兴趣的内容。因此,搜索引擎和推荐系统可以视为两个互补的工具。

图1-6  搜索引擎与推荐系统的差异

 

 

 1.2 推荐系统有什么作用?

在维基百科的解释下,推荐系统是一种信息过滤系统,用于预测用户对物品的“评分”或“偏好”。

推荐系统的基本任务是连接用户和物品解决信息过载的问题,而推荐系统的最大特点是个性化

推荐系统通过以下三种算法实现对用户的个性化推荐:

  • 社交推荐(social recommendation):向其他用户咨询,或收到其他用户的主动推荐,是一种基于社交化关系的推荐。
  • 基于内容的推荐(content-based filtering):寻找与历史行为相似度较高的其他内容,是基于内容本身所包含信息的推荐。
  • 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collaborative filtering):通过对用户历史行为数据的挖掘发现用户的偏好,基于不同的偏好对用户进行群组划分并推荐品味相似的物品。
图1-7  推荐系统主流的3种算法

 

参考资料:

[1]《推荐系统实践》

[2] 维基百科—推荐系统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