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轨迹的Lyapunov指数计算原理及在人体运动学中的应用
Lyapunov基本概念
Lyapunov指数能够通过测量相邻轨迹收敛或分离的速率来衡量混沌的状态,Lyapunov指数越大,表明系统局部稳定性越差。
求解Lyapunov指数的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微分方程的算法,另一类是基于轨迹的算法。就人体运动学分析而言,我们往往对采集的时间序列求解Lyapunov指数,系统的微分方程式未知的,因此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基于轨迹的算法。
求解Lyapunov指数相关参数
重构空间维数(Embedding dimension) m 和时间延迟(Time Lag) T 是最重要的两个参数。由于存在 m 个空间维数,因此存在 * m* 个Lyapunov指数,但最大的Lyapunov指数能够决定局部稳定性的大小。
(1)如何选择合适的重构空间维数
空间维数m如果低于实际系统的维度,会使得系统状态空间的信息丢失;如果所选择的的空间维数m过大,会增加噪声对于当前数据的影响,是在信噪比比较小的情况下该现象尤为明显。
目前确定重构空间维数的方法为假近邻法(False Nearest Neighbor,FNN),该方法的名称很形象,即通过不断提高维度来确定两组数据是否真正相邻(让我想到了三体里面从高维空间观察我们所生活的三维空间)。实际操作时首先计算 m 维度下所有向量之间的欧氏距离 dmd_{m}dm,再计算 m+1 维度下的欧氏距离 dm+1d_{m+1}dm+1,计算时对同一起始点进行计算,只是维数不相同,再利用公式判断是否相邻。
通用判断公式为:
dm+1−dmdm>Rtol\frac{d_{m+1}-d_{m}}{d_{m}}>R_{tol}dmdm+1−dm>Rtol, Rtol=15R_{tol}=15Rtol=15
对于较小的数据集判断公式更正为:
dm+1−dmσ>Atol\frac{d_{m+1}-d_{m}}{\sigma}>A_{tol}σdm+1−dm>Atol, Atol=2A_{tol}=2Atol=2
其中σ\sigmaσ为 m 维度下欧氏距离 dmd_{m}dm 的标准差
绘制所有 m 维度下的 FnTn\frac{F_{n}}{T_{n}}Tn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