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外婆,一个月前突发脑出血,如今她正在上海市华山医院的ICU内苦苦挣扎。在无锡,夜晚小酌一杯清茶,在星空下的水边走走,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外婆。虽然距离有些遥远,但我的心永远与她在一起。外婆今年已经80多岁了,她大半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她从教近40年,桃李满天下。我外婆是上海市回民中学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一个平凡而又值得敬佩的班主任。然而,她的教育事业却远非普通,而是充满着不平凡的光彩。她以她的无私爱心和奉献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无数学生,也深深地影响了我的一生。
外婆应该也算是一位教育家,虽然她的名字不会被载入史册,但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却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曾经与她接触过的学生心中。
外婆年轻时的选择展现了她对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和牺牲奉献的精神。她毅然放弃了读大学和从事其母亲所在的上海的纺织厂高薪职位的机会,而选择了投身教师专科学校。这个决定不仅是对国家号召的响应,更是她内心深处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所驱使。
从教师专科学校毕业后,外婆一直扎根在教育岗位,奉献了她的智慧和才华。尽管她中年后一直带毕业差班,但她的毕业班学生却在各项成绩中始终名列前茅。这是外婆对教育工作的专注和辛勤付出的结果。她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在学业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外婆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与奉献可见于她每天早早起床的坚持。每天清晨4点半,她就开始了她的忙碌日程。家里到学校要连续坐上三辆公交车,从未迟到过。这种自律和责任感不仅赢得了同事和学生的尊敬,也成为她成为一位卓越教师的重要品质。
除了尽职尽责地教书育人,外婆还志愿为同学们补课。每周五,她放下自己的休息时间,义务辅导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让她获得了上海市普陀区区先进教师的荣誉称号,上海市高级教师,更有幸作为代表前往北京参加教育活动,与其他杰出教育工作者交流学习。
外婆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师,还是一位非常负责任的班主任。她总是把学生的事情放在第一位,每次大扫除,她总是忙上忙下,没有一次班级卫生不是第一名。她带领学生们团结协作,清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擦拭黑板、窗户,打扫地面。她教导学生们要珍惜公共环境,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她的带领下,班级成员们充满活力地参与其中,彼此协作,互相帮助,营造出一个整洁、温馨的学习氛围。
除了学业上的关心,外婆也关注学生们的生活情况。她会询问他们的家庭状况,关心他们的饮食和休息,确保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她还主动与学生们的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和进步情况。她的热情和关怀让在上海读书的回民学生们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和关爱。
她用她默默的付出和无私的关爱,点燃了每一个学生内心的火花,让他们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使她成为学生们心目中的楷模和榜样。
外婆对我这个学生的爱更是无私的,我两岁时一次烫伤住。当时,外婆和其他同事互相调换了课程,匆忙完成教学后,才急忙赶到医院。她为了照顾我,放弃了自己热爱的教师工作,这个举动让我感受到了她对我的关怀和牺牲。
在家里,外婆从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我学习。她教我读书写字,一起阅读经典著作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千家诗》。从小,她就教导我要注重实践和知识,培养正直和诚实的品质。正是因为她的教导,我从小就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热爱诗词。爸爸还记录下了我学习的点点滴滴,并在《第一财经》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科学育儿经》的文章。在我上四年级时,我写的作文《四世同堂》被刊登在上海的《新闻晨报》上,这是我第一次在全市报纸上发表作品。而在六年级(上海称为预初)时,我还在鲁迅青少年作文大赛中获得了奖项。整个中学阶段,我的作品多次登上学校的周报,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外婆的爱不仅表现在教育上,她还经常陪伴我度过快乐的时光。每当我面临困难或挫折时,她总是鼓励我坚持下去,告诉我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她的鼓励和支持让我更加自信,勇敢地面对挑战。
外婆对我的教育和关爱,培养了我坚韧的意志和追求卓越的品质。她的无私奉献和悉心教导,使我在学习中不断进步,成长为一个有才华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我将永远怀念外婆对我的爱,感激她给予我的一切。无论将来我走到哪里,我都会铭记她的教诲,将她的爱传承下去。
讲述人简要介绍
王蔼菊:普陀区回民小学教师,区先进老师,高级教师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