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爬虫爬百万数据,你是不是也遇到这些坑?
做数据采集项目时,很多人会卡在“量”的瓶颈上:用单线程爬取百万条数据,跑了3天还没结束,中间断网一次就得重来;换成多线程后,爬了半天被网站封IP,数据只爬到一半;好不容易爬到数据,又因为内存溢出、数据库写入太慢,导致程序崩溃,之前的努力全白费。
我用Python爬虫做过电商商品采集、招聘信息爬取、舆情数据抓取等多个百万级项目,最深的感受是:单线程撑不起海量数据,无架构的爬虫早晚会崩。从单线程到多线程、多进程,再到分布式,每一次架构升级都是在解决“效率、稳定性、可扩展性”三大问题。
这篇文章不搞理论空谈,全程基于实战场景,从“单线程爬虫改造”到“分布式架构落地”,一步步教你搭建能扛住百万级数据的爬虫系统,每个阶段都附完整代码、效果对比和避坑技巧,让你少走90%的弯路。
一、先明确核心目标:百万级数据爬取的关键指标
在动手升级前,先定好目标,避免盲目优化:
- 效率:单线程→分布式,爬取速度提升50-100倍(如单线程10条/秒→分布式500条/秒);
- 稳定性:7×24小时运行不崩溃,支持断点续爬(断网/重启后继续爬,不重复、不遗漏);
- 可扩展性:支持动态增加爬虫节点,数据量翻倍时只需加机器;
- 反反爬:IP池自动切换,请求频率控制,避免被封。
二、架构升级第一阶段:单线程爬虫(基础版)
单线程是所有爬虫的起点,适合小体量数据(万级以内),核心是把“爬取→解析→存储”的流程跑通。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20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