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期望与现实的奥秘
1. 期望的本质与表达
期望是否可被视为一种预备性、期待性的行动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当有人向我们扔球时,我们会伸出手准备接球,这看似是一种期望的表现。然而,如果我们实际上预期对方不会扔球,只是装作期待扔球的样子,那么这种期望又体现在何处呢?这表明我们的行动并不总是能准确反映内心的期望,期望或许存在于我们所做的其他事情之中。
在期望一个斑点时,我们必须能够区分对圆形斑点的期望和对椭圆形斑点的期望。一般来说,期望的差异与期望实现的情况一样多。例如,饥饿和满足饥饿的苹果并不具有相同的多样性。那么,当我们说“我期望他来”时,我们如何判断我们所做的事情是否真的是在期望他呢?
假设我们在等待某人,我们会看手表、望向窗外、整理房间里的东西,然后再望向窗外等等。我们可以将这些活动称为“期望”。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否一直在思考呢?这些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还是仅仅伴随着思维呢?实际上,当我们等待时,思维会自然出现,比如我们会对自己说“也许他在家被耽搁了”,甚至会明确表达期望“要是他能来就好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所有这些期望的行动中,真正让我们感兴趣的并非行动本身,而是为了某个目的而形成的意象,即明确表达的思想。而且,当我们相信某人会来看我们时,我们的持续状态与所涉及的人以及思想的其他元素并无关联,期望、愿望等都是如此。当我们期望某人时,我们并非一直想着他会来,即使在思考时,这个过程也并非像疼痛那样模糊不清,而仅仅是说出“他会来”这样的句子。我们不能模糊地看到、相信、希望、害怕或思考某件事情的发生。
另外,期望的表达就是期望。从某种程度上说,准备本身就是语言,并且它无法超越自身。这与相对论的某些观点存在相似之处,即都强调了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10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