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思维的本质与机制
在哲学思考中,我们常常会陷入对思维的种种误解。当我们探讨思维时,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思维,这个奇特的存在”这样的概念。但实际上,我们需要不断提醒自己,将思维视为神秘过程是一种诱惑。
思维,就其可被谈论的范围而言,其实是极为平凡的。通常,人们会把思维想象成某种空灵、尚未被探索的东西,就好像我们只了解其外在,而对其本质一无所知,就像我们对大脑的了解一样。然而,思维只有外在,没有内在。分析思维并不意味着要深入其内部,而只是明确“思考”这个词的语法(“期待”等词也是如此)。
思维的命题与机制
我们常常会好奇,如何思考命题“p”,如何期待“p 会是这种情况”。对“思考”这个词的语法的不理解以及心理学上的困惑,往往被视为对复杂机械过程的不理解。
人们倾向于将思考、相信等活动类比为图案织机的操作,命题就如同织机中的穿孔卡片。于是,我们会忍不住问:“如何思考命题 p,如何期待某事会发生”,以及“思维如何运作,如何利用其表达方式”,这就如同问“图案织机如何运作,如何利用穿孔卡片”一样。
我们会感觉在“我相信 p 是这种情况”这个句子中,真正的相信过程只是被暗示了,需要用对这个机制的描述来取代这种暗示。但实际上,就像我们说话时,喉咙的肌肉和神经会发生复杂的过程,但我们真正感兴趣的只是作为演算一部分的句子,而非机械过程。
句子的表征与思维的描述
当我们问“句子如何进行表征”时,答案或许是:“你难道真的不知道吗?当你使用它时,你就看到了。”因为没有什么是隐藏的。
“一切都在流动”似乎阻碍了我们表达真理,因为真理好像会从我们手中溜走。但实际上,这并不妨碍我们表达。我们知道想要在描述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23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