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与意义的探索
1. 理解与命题的关系
首先思考能否理解命题之外的事物,或者说是否只有理解了才成为命题。理解通常从命题开始,“理解”“理解一个命题”并非元逻辑概念,而是语言表达的一部分。科学和数学使用命题却很少谈及理解,这有些奇怪。理解被视为本质,而符号被看作次要的。例如,符号有时被视为一种“药物”,试图在他人身上产生与自己相同的感受,但如何做到这一点并不明确。
这里可以用表格总结相关要点:
|要点|详情|
| ---- | ---- |
|理解起始|从命题开始|
|概念属性|“理解”等不是元逻辑概念|
|科学与数学|使用命题但少谈理解|
|符号作用|被视为产生相同感受的“药物”|
2. 语言与意义的特性
语言整体不能被误解,否则无法澄清误解,语言必须自说自话。当总是在语言系统中表达,用系统内的命题解释命题意义时,意义最终会从语言和思考中消失,只剩下语言本身。一个命题的意义由解释说明,但语言本身在某种意义上无法解释,也不能对整个语言进行解释,因为解释总是相对的。
例如,当有人问“你什么意思”,回答是“我指 p”,而非“我指我用‘p’所指的东西”。这体现了语言表达意义的直接性。
3. 理解与符号的实际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给人命令时,给出符号就足够,不会认为只是文字而要探究背后含义。别人给出答案(符号)时,也会满足。如果有人说“我怎么知道他什么意思,我只看到他的符号”,可以反问“他自己又怎么知道他什么意思,他也只有他的符号”。要明确某人所指的内容,只能通过他的说明,如果不把他的其他行为作为标准,那就依据他的解释。
例如,在交流中,我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0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