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密码学与量子隐形传态:开启量子互联网新时代
1. 量子密码学:E91 协议的崛起
在量子密码学领域,1991 年 Artur Ekert 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量子密钥分发(QKD)协议——E91。当时,Ekert 并不知道 BB84 协议。E91 协议充分利用了量子技术的三大支柱,特别是在生成私钥时运用了量子纠缠和非局域性。
与 BB84 协议相比,E91 协议具有显著优势。BB84 协议虽能在量子计算机来临前作为临时保护数据的措施,但它未利用未来将无处不在且廉价的纠缠资源。而 E91 协议在生成密钥时,密钥并非从一方传输到另一方,而是在两个检测站点同时生成。这意味着密钥在检测前并不存在,且源端没有密钥副本,大大提高了安全性。例如,中国的量子卫星“墨子号”就利用 E91 协议和卫星上的纠缠光子源,成功在两个地面站之间生成了共享私钥。
不过,E91 协议也可能面临安全威胁。可能存在的窃听者或伪造者想要破坏协议安全,但他们无法像在 BB84 协议中那样复制传输中的密钥,因为密钥在光子被检测前并不存在。但窃听者可能用经典光源替代纠缠源,或拦截纠缠光子对并发送经典相关光子。此时,Alice 和 Bob 可以随机对部分到达的光子进行贝尔测试,若测试失败,则表明信道可能已被破坏,他们会丢弃密钥并采取相应措施。
以下是 E91 协议与 BB84 协议的对比表格:
| 协议 | 密钥生成方式 | 是否利用纠缠 | 源端是否有密钥副本 | 安全性 |
| ---- | ---- | ---- | ---- | ---- |
| BB84 | 一方发送给另一方 | 否 | 是 | 临时保护,易受量子计算机攻击 |
| E91 | 两端同时生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