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量子奥秘:从经典理论到奇异现实
1. 气体分子动能与温度的关系
理论精确预测,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与温度成正比。当加热气体时,分子的运动能量增加,这一结果被称为能量均分定理,它将温度与平均动能联系起来。该公式与实验结果高度吻合,其仅依赖于牛顿的原子碰撞运动方程和一些统计学知识。
2. 光的热平衡实验与灾难
19世纪末,物理学家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盒子中的光波。实验中,将空心腔室内壁涂上木炭,加热后木炭从黑色变为红热,会发出和吸收光波。英国物理学家瑞利(1900年)和金斯(1905年)计算了光波能量随波长的分布,结果却荒谬至极。该理论预测,随着光波波长越来越短,光能量分布会趋于无穷大,总功率也将变为无穷大,这意味着如果给一个内壁涂黑的陶窑加热,会有无限的紫外光射出摧毁宇宙,这就是所谓的“紫外灾难”。
而在实验室中,并未出现这种灾难。随着窑炉温度升高,在固定温度下,特定波长的发射光有平均能量,紫外光出现的概率会迅速降为零,总能量是有限的。由于这些窑炉内壁常被涂成黑色,它们被称为黑体,瑞利 - 金斯黑体理论彻底失败。实验测得的分布类似于麦克斯韦 - 玻尔兹曼分布,但不同的是,实验分布的峰值出现在光频率与温度成正比的点上,即温度升高时,对应峰值的波长会变短,从红外到深红,最终到橙色、黄色。
| 理论 | 长波长表现 | 短波长表现 |
|---|---|---|
| 瑞利 - 金斯理论 | 与正确结果和数据吻合 | 预测结果荒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05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