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隐私:通信、信息与交易中的权衡与保护
1. 通信隐私与机密性
通信隐私主要关注元数据,而机密性则侧重于内容。简单来说,一场对话要具有隐私性,只有参与对话的各方才应知晓其他参与者的身份或对话的其他元数据。在日常交流中,人们常将隐私和机密性混淆,说想要隐私时,实际指的可能是机密性。
从技术层面看,在线隐私似乎难以实现。互联网通过路由器传输数据包,路由器能看到源 IP 地址并知晓目的 IP 地址,所以在数据包层面不存在在线隐私。但实际情况更为复杂。
以传输层安全协议(TLS)为例,它能在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创建加密的网络通道。在数据包层面,路由器和其运营商能知道加密数据包的 IP 地址。若第三方能将这些 IP 地址与实际参与者关联起来,那对话就不再具有隐私性。不过,除了主机名和建立 TLS 连接所需的信息外,其他头部信息都是加密的,这意味着对话中的其他元数据(如 cookie 和 URL 路径)是私密的。
比如,Alice 通过 TLS 连接访问 Utah Valley University 的 Title IX 办公室(uvu.edu/equityandtitleix),窃听者能知道她连接到了该校,但无法得知她具体访问的是 Title IX 网站,因为 URL 路径被加密了。但如果 Title IX 办公室位于 uvu.edu 的子域名下(如 titleix.uvu.edu),即使有 TLS 连接,窃听者也能知道 Alice 连接到了 Title IX 网站。此时,通信内容是机密的,但显示 Alice 连接到 Title IX 办公室的重要元数据却不具有隐私性。
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重要概念——真实性。若 Alice 访问的是 uvu.edu 而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01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