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的下一代新内核Nehalem即将问世,AMD代号为“上海”的新一代处理器也发布在即。再此之前Kentsfield、Yorkfield和Phenom处理器均实现了多核,多核时代已经来临。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多核不是一个新的概念。远在PC还没有问世之前,多处理器系统就已出现,MPP(Massively parallel processing)系统已经集成了成千上万个处理器,这些处理器受限当时的工艺,无法像如今的CMP将多个处理器集成到一个封装中,但是从数学的角度上看,这两者等效,只是MPP集成的处理器间的通信延时大于CMP系统中处理器间的通信延时。而MPP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如今基于CMP的多核不同,MPP系统所要解决的是一些特定问题,如医药模拟、地质勘探、天气预报、核能开发及密码破译等金字塔尖的顶级问题。MPP处理器的用户是这个星球上顶级的科研人员,而CMP系统所面对的是芸芸众生。不同的用户群决定了两者在使用上的区别,CMP的多核使用不能照搬MPP处理器的使用经验。而即便是MPP处理器也没有解决好如何使用的问题,可编程性至今还是MPP处理器需要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而Intel的Tick-Tock计划使摩尔定律在近些年看不到失败的迹象,见下表[29] 。
Tick-Tock Roadmap |
|||
|
Architectural change |
Fabrication process |
Year |
Tick |
Shrink/derivative of previous micro architecture (P6) |
65nm |
2005 |
To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