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镜面灯板制作教程

        阅读顺序为先文字然后后面跟图片。
        先上一张最终效果图,机箱下部以及右边那两个看起来无限延伸的空间就是了。(是的没装cpu,我只是想先看一下做的光污染有没有问题。。

        
        先上一个原理图,不想看可以跳过:

        通过原理可以看出,看起来越深处的灯光会越暗(当然是废话,每次反射都有一部分光线透过了半透镜),同时也应该想到,半透镜的透光率会影响最终的效果,也就是最远能看多远(大概理解那个意思就好)。我直接说一个有用的结论了,可以帮助你们选择半透镜的透光率。半透镜的透光率越高,近处的灯光看起来越亮,同时往深处,亮度衰减非常快,看起来的效果就是在比较浅的地方就没有灯光了;透光率低的话最近处的灯光看起来会比较暗一些,但可以看的很远,亮度衰减比较缓慢。这两种情况后面我拍了照片对比可以参考(对物理敏感的话其实这个结论是可以想到的)。


我买的材料:
        左边那一卷是五米的5050灯带(具体型号要根据你的供电设备来,我的话就是想插在主板的接口,查阅主板说明书可以获得RGB接口的具体信息,比如支持的灯光类型以及最大功率),灯带大约10mm宽。注意灯带是可以根据需要修剪长度的,一定要在修剪口处剪(亲测不按这个来的话会出问题。。后面会说),只插一端就可以用;灯带旁边是一些带接口的线,可以快速接在剪好的灯带上,不用焊接,比较方便(建议有能力还是焊接,我用这个接触不太好),延长线什么的根据自己需求买就好了。右边是一些亚克力灯板(就是包括了镜面和半透镜,这里有两种尺寸是因为我想做两个)和边框条(用来粘灯带,灯带背面是有双面胶的);计算亚克力条长度的时候一定要把厚度考虑进去,防止组合出现问题;我这里用的镜面好像是3-4mm,半透镜2mm左右,个人感觉挺合适,做好之后总厚度大概15mm。

下图可以看到,只要把灯带触点对齐,压好就可以用,不用焊接(但是我买的这些线颜色反了,这样接头就是反的,反正根据灯条来就没问题)

        同时我还准备了绝缘胶带(最后包边以及包线,看起来统一美观),热缩管(没用上。。忘记了,上图那个线是套不上的),502(这个粘亚克力比较慢,可能要几个小时完全固化,推荐有能力的话去弄一点那种专门粘亚克力的胶,记得通风处使用)
        材料拿到之后肯定先试一下,看看尺寸有没有什么问题,比如我这里,镜面是弯的,不过影响不大。拿到的亚克力应该都是有两面保护膜的,撕掉之后是很干净的,现在看起来丑没关系(膜千万不要撕早了,很容易脏)

        我是先把灯带粘在边框上,要注意最后连接的位置不要有灯珠。如果拐角的地方有灯珠,就不要强行贴在边框上了

用手指捏住粘还是很方便的,也不会偏

最后位置,最好是灯带的修剪处

先用胶带固定一下形状,再上502粘

如果发现有变形,找东西固定一下,等待完全固定住

我在等待过程中给线贴了绝缘胶带,看起来好多了。。这个线很硬

把镜面四周的膜掀起来试一下,防止落灰(然后我后面依然悲剧了),看一下没问题就用胶带固定一下,如果镜面有弯曲,也想办法给固定住,拿书压什么的,然后就可以上胶了

亚克力是透明的,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胶水的情况(然而我拍的并不容易看到,下图并不重要)

这里干了之后我对比了一下两种透光率的半透镜,左边是透光率30%(某宝曰30度),右边10%。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选择了。(像我第一张效果图,上面那块用的10%,下面用的30%)

一定要把里面擦干净!
一定要把里面擦干净!
一定要把里面擦干净!
然后可以把半透镜也粘上了。
期间可以通电测试一下灯光有没有问题。如果出现整体颜色都不对,那说明有触点接触不良。
最后可以包个边,看起来好看很多

然后就可以上机了。注意亚克力很脆弱的,千万不要和机箱里的其他东西硬刚,不然表面很容易出现裂纹。
最后附上为什么灯条一定要按说明来剪,看下图。
可以看到灯条本来是三颗一剪,最后位置我只留了两颗(我看到一组是三个灯珠和三个电阻,我以为一个灯珠对应一个电阻,自作聪明了一下),导致颜色出现了问题,然而我拍照的时候并没有注意,然后就粘起来了。。。导致后面我又把这个拆开换了一条灯带。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双馈风力发电机(DFIG)在Simulink环境下的建模方法及其在不同风速条件下的电流与电压波形特征。首先介绍了DFIG的基本原理,即定子直接接入电网,转子通过双向变流器连接电网的特点。接着阐述了Simulink模型的具体搭建步骤,包括风力机模型、传动系统模型、DFIG本体模型和变流器模型的建立。文中强调了变流器控制算法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应对风速变化时,通过实时调整转子侧的电压和电流,确保电流和电压波形的良好特性。此外,文章还讨论了模型中的关键技术和挑战,如转子电流环控制策略、低电压穿越性能、直流母线电压脉动等问题,并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技术细节。最终,通过对故障工况的仿真测试,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适用人群:从事风力发电研究的技术人员、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对电力电子控制系统感兴趣的工程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DFIG工作原理、掌握Simulink建模技能的研究人员;旨在帮助读者理解DFIG在不同风速条件下的动态响应机制,为优化风力发电系统的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解释,还附有大量Matlab/Simulink代码片段,便于读者进行实践操作。同时,针对一些常见问题给出了实用的调试技巧,有助于提高仿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