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深度体验奥地利Blueskyy National Academy of Arts的Adobe正版教育订阅,研究全家桶时有不少新发现,忍不住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简单说下这个订阅的感受:
- Firefly额度:非常慷慨,给了1500点/周,这应该是我见过最多的版本了。
- 设备支持:官方支持4台设备激活,不过我设备不多(主要还是囊中羞涩),没法全部测试。
- 订阅透明度:学校IT服务站有个专门的网站,可以随时在线查订阅状态,心里特别踏实,完全不用担心“翻车”问题。
- 稳定性:我们这辆“车”很稳,目前学校已有近1840位用户,快半年了,没一个人掉线。而且还提供了官方的订阅修复链接,服务到位。
- 获取方式:重点来了,这趟车已经到站,车门焊死,现在无法上车了(哈哈,但是通过某些渠道或许还能找到)。
- 一些经验:如果你也喜欢稳定、正版的教育订阅,可以多留意一下英国的University of Marist。据朋友说,他们的订阅政策和福利几乎完全一样,同样可以在学校官网查询有效性。我个人的观察是,那些有EU-IVY(欧洲常青藤联盟)认证的学校,给的福利普遍都比较好,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言归正传。在使用过程中,我发现Adobe全家桶里藏着不少“宝藏功能”,它们虽然冷门,却能极大地提升特定工作场景下的效率。今天,我就以一个多媒体设计师的视角,和大家分享5个我压箱底的Adobe冷冷门但高效的技巧,以及一个能让你受益匪浅的设计思维。
一、 After Effects:被严重低估的“主属性(Master Properties)”
很多AE用户,尤其是初学者,习惯于把所有图层都堆在一个合成里,或者用预合成(Pre-compose)来做简单的整理。但当项目变得复杂,需要制作大量相似但细节不同的动画时(例如系列短视频的片头、UI动效组件),反复复制、修改预合成内部的参数就成了一场灾难。
“主属性”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终极武器。它能让你像控制插件特效一样,直接在主合成中控制预合成内部的关键参数,极大提升了模板化、组件化动画的制作效率。这几乎是所有专业MOGRT(动态图形模板)制作者的必备技能。
应用场景:假设你在为一个APP制作一套UI动效,其中包含一个通用的“点赞”按钮。这个按钮由“图标”和“+1文字”组成,你希望在不同的场景里,可以自由改变图标的颜色和+1文字的内容,而无需进入按钮的预合成修改。
操作步骤:
-
创建基础动画:
- 在AE中新建一个合成,命名为
BTN_Like_Base
。 - 在这个合成里,创建一个心形图标(Shape Layer)和一个文字图层(Text Layer),内容为“+1”。为它们制作好点击、放大、消失的动画。
- 在AE中新建一个合成,命名为
-
关联关键参数:
- 打开
BTN_Like_Base
合成的时间轴,找到你希望在外部控制的属性。在这里,我们选择心形图层的“填充颜色(Fill Color)”和文字图层的“源文本(Source Text)”。 - 拖拽!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将“填充颜色”属性和“源文本”属性,直接从时间轴面板拖拽到左侧的“基本图形(Essential Graphics)”面板中。
- 在“基本图形”面板里,你可以为这两个属性重命名,例如改为“图标颜色”和“提示文字”,让它们更具可读性。
- 打开
-
打包成主属性:
- 现在,回到你的主合成,我们称之为
Main_Comp
。 - 将
BTN_Like_Base
合成像普通素材一样,从项目面板拖入Main_Comp
的时间轴。
- 现在,回到你的主合成,我们称之为
-
在主合成中直接控制:
- 选中
Main_Comp
里的BTN_Like_Base
图层,展开它的属性。你会惊喜地发现,在最顶上多出了一个“主属性(Master Properties)”组。 - 展开这个组,你就能看到刚才添加的“图标颜色”和“提示文字”控制器了。现在,你可以直接在这里修改颜色、输入新的文字(比如“+2”、“收藏”),而AE会自动应用这些改动,且不会影响到原始的
BTN_Like_Base
预合成。
- 选中
-
高效复用:
- 在
Main_Comp
里复制BTN_Like_Base
图层(Ctrl/Cmd + D),你会得到一个全新的实例。你可以为这个副本设置完全不同的主属性(比如一个红色的“+1”按钮和一个蓝色的“收藏”按钮),它们之间互不干扰。
- 在
这个技巧的精髓在于“一次搭建,处处复用”,将可变的部分暴露出来,将固定的动画逻辑封装进去,是高级AE玩家模块化思维的体现。
二、 Illustrator:用“重新着色图稿”进行高级色彩探索
AI的“重新着色图稿(Recolor Artwork)”功能,很多人可能只用过它最基础的“颜色替换”功能。但它真正的威力在于其内置的色彩提取与探索能力,能让你像一位色彩大师一样,快速生成和谐、专业的配色方案。
应用场景:你为一个新品牌设计了一套矢量Logo和辅助图形,客户对图形很满意,但希望看到几种不同感觉的配色方案,比如“科技、冷静”和“活力、年轻”。
操作步骤:
-
准备工作:
- 在Illustrator中打开你的矢量设计稿,确保所有需要重新上色的对象都被选中。
- 找到你心仪的参考图片。可以是一张摄影作品、一幅油画,甚至是一个电影截图。例如,要“科技、冷静”风格,可以找一张深邃的星空图片;要“活力、年轻”风格,可以找一张夏日水果派对的图片。
-
进入高级模式:
- 选中你的图稿,点击顶部控制栏的“重新着色”按钮(一个色轮图标)。
- 在弹出的“重新着色”对话框中,不要停留在“分配”视图。点击右上角的“高级选项”按钮,进入一个更强大的界面。
-
从图像中提取色彩:
- 在“重新着色图稿”对话框的右侧颜色组库中,点击下拉菜单,选择“色彩主题选取器”。
- 你的鼠标会变成一个吸管工具。此时,不要在你的画板上操作,而是直接点击你事先找好的参考图片(可以提前将图片置入到画板的非工作区域)。
-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AI会立刻分析这张图片,提取出5个主色调,并立即应用到你选中的图稿上。
-
智能探索与微调:
- 现在,你的图稿已经换上了从图片中提取的新配色。但这还没完。
- 观察主界面中的那个巨大的色轮。色轮上的每一个点都代表你图稿中的一种现有颜色。这些点由线条连接,保持着它们之间的色相、饱和度关系。
- 整体调整:尝试拖动色轮上任意一个较大的控制点(主色)。你会发现,所有颜色点都会作为一个整体,在色轮上同步旋转,同时保持它们之间的和谐关系。这意味着你可以在保持配色方案情绪(例如,邻近色、互补色)不变的前提下,整体切换色系。
- 随机变化:在右侧的“颜色”下方,有一个“随机更改颜色顺序”的按钮(两个箭头的图标)。每次点击,AI都会将现有的颜色随机分配给图稿的不同部分,瞬间产生一个全新的搭配,非常适合用来激发灵感。
- 饱和度与亮度:在色轮下方,有“饱和度”和“亮度”的滑块和按钮,可以一键增加或减少所有颜色的饱和度/亮度,快速调整配色的整体感觉。
通过这个流程,你可以在几分钟内,基于可靠的色彩来源(参考图),生成数十种专业且和谐的配色方案,这比自己凭感觉一点点调试颜色要高效得多。
三、 InDesign:用GREP样式实现“文本格式化”全自动
对于经常和大量文字打交道的设计师(比如排版师、UI设计师),InDesign的GREP样式是一个神级功能。它能让你使用正则表达式(一种强大的文本匹配语言),自动为你文档中符合特定规则的文本应用“字符样式”。
应用场景:你在排版一本几百页的产品手册。手册中所有的产品型号(如SKU-8472-A
)都需要自动加粗并变为品牌蓝色;所有在圆括号(
和)
内的注释文字都需要自动变为斜体。手动修改几千次?绝对不行。
操作步骤:
-
创建字符样式:
- 首先,你需要定义好“目标格式”。打开“窗口” > “样式” > “字符样式”面板。
- 新建一个字符样式,命名为
Product_Code
。在样式设置中,将其“字重”设为Bold
,“字符颜色”设为你的品牌蓝色。 - 再新建一个字符样式,命名为
Parentheses_Text
。在样式设置中,将其“字形”设为Italic
。
-
定义段落样式与GREP规则:
- GREP样式是“段落样式”的一部分。理论上,你可以直接修改
[基本段落]
,但更好的做法是为你的正文创建一个专门的段落样式,例如Body_Text
。 - 双击
Body_Text
段落样式,进入编辑模式。 - 在左侧导航栏找到“GREP样式”选项卡。
- GREP样式是“段落样式”的一部分。理论上,你可以直接修改
-
编写第一条规则(产品型号):
- 点击“新建GREP样式”按钮。
- 在“应用样式”一栏,选择我们刚刚创建的
Product_Code
字符样式。 - 在“至文本”一栏,输入正则表达式来匹配产品型号。产品型号的规则是“SKU-”开头,跟着4位数字,一个短横线,再跟着一个大写字母。对应的正则表达式是:
SKU-\d{4}-[A-Z]
SKU-
:匹配固定的文本“SKU-”。\d{4}
:\d
代表任意数字,{4}
代表重复4次。-
:匹配固-定的短横线。[A-Z]
:匹配任意一个A到Z之间的大写字母。
-
编写第二条规则(括号内文字):
- 再次点击“新建GREP样式”。
- “应用样式”选择
Parentheses_Text
。 - “至文本”输入正则表达式来匹配括号内的内容:
\(.+?\)
\(
和\)
:因为括号在正则表达式里是特殊字符,所以需要用反斜杠\
来转义,表示我们就要匹配括号本身。.
:匹配除换行符外的任意字符。+
:匹配前一个字符一次或多次。?
:非贪婪匹配,即匹配到第一个右括号就停止,防止跨括号匹配。
-
应用与见证奇迹:
- 点击“确定”保存段落样式。
- 现在,将你文档中所有正文的段落都应用上
Body_Text
这个段落样式。 - 瞬间,所有符合规则的产品型号都会自动变成蓝色粗体,所有括号内的文字都会自动变斜体。更强大的是,当你未来输入或粘贴新的文本时,只要它应用了这个段落样式,格式化会自动实时发生。
GREP的入门曲线稍陡,但一旦掌握,它能为你节省难以估量的时间,是实现排版自动化和规范化的不二法门。
四、 Audition:AI加持的“Remix”功能拯救视频剪辑师
视频剪辑师经常遇到的一个痛点是:BGM(背景音乐)的时长和视频对不上。要么音乐太长需要生硬地淡出,要么音乐太短需要笨拙地复制粘贴。Adobe Audition的“Remix”功能,利用Adobe Sensei AI技术,可以智能地分析音乐的节拍和结构,然后自动地、无缝地将其重新编排到你指定的任意时长。
应用场景:你剪辑了一个1分37秒的产品宣传片,但客户提供的背景音乐时长是3分05秒。你需要一个听起来自然、没有明显剪辑痕迹的1分37秒版本。
操作步骤:
-
导入与启用:
- 在Audition中打开你的背景音乐文件。
- 在左上角的“编辑器”面板中,确保你处于“多轨”视图(虽然在单轨也能用,但多轨更直观)。将音乐拖入一个轨道。
- 选中该音频片段,然后在“属性”面板中,找到并勾选“Remix” > “启用Remix”。
-
AI分析:
- 启用后,Audition会花几秒钟的时间分析整个音轨。你会看到音频波形上出现很多垂直的“锯齿”状标记。这些标记就是AI识别出的乐曲的循环点、过渡点和独特片段。它已经理解了这首歌的“语法”。
-
设定目标时长:
- 在“属性”面板的“Remix”区域,有一个“目标持续时间”的输入框。它默认显示当前的时长。
- 直接在这里输入你想要的时长,例如
1:37.000
。 - 回车确认。
-
见证AI的魔力:
- 在你确认目标时长的瞬间,Audition会利用它分析好的结构点,自动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剪辑、重组和交叉淡化,生成一个全新时长的版本。这个过程几乎是实时的。
- 你会看到波形图发生了变化,一些片段被智能地移除或重新排序,但整个过程非常平滑。你可以播放听一下,绝大多数情况下,你根本听不出剪辑的痕迹,乐曲的起承转合依然非常自然。
-
高级微调(可选):
- 如果对AI的自动结果不完全满意,Remix还提供了更多控制。在“属性”面板的“Remix”下方,有“编辑长度”和“特征”两个滑块。
- “编辑长度”滑块:向右滑动(“较长段”)会让AI倾向于保留更长的乐句,剪辑点更少,但可能不够精确;向左滑动(“较短段”)则相反,剪辑更频繁,但能更精确地匹配时长。
- “特征”滑块:向右滑动(“更多旋律”)会让AI优先保留音乐的旋律部分;向左滑动(“更多节奏”)则会优先保留打击乐和节奏部分。这对于匹配视频的情绪非常有用。
这个功能对于所有需要处理音视频同步的内容创作者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福音,能将过去可能需要半小时的精细音频剪辑工作,压缩到几秒钟内完成。
五、 Photoshop:用“应用图像”和“计算”命令打造像素级精确蒙版
当需要处理极其复杂的选区,比如人物的头发、树木的枝叶时,即便是“选择并遮住”也常常力不从心。这时,骨灰级PS玩家会求助于一个更底层、更强大的工具:“通道(Channels)”以及与之配合的“应用图像(Apply Image)”和“计算(Calculations)”命令。
它们允许你将图像本身的颜色通道(红、绿、蓝)作为选区的基础,通过混合、计算来创建出普通工具无法比拟的、细节丰富的完美蒙版。
应用场景:你需要将一张在复杂天空背景下拍摄的、有着飘逸长发的人像抠出来,更换到一个新的背景上。头发丝的边缘是最大的挑战。
操作步骤:
-
分析通道:
- 打开你的图片,进入“窗口” > “通道”面板。
- 依次点击红、绿、蓝三个通道,观察哪个通道下,头发与背景的对比度最高、最强烈。通常,对于天空背景下的人像,蓝色通道的效果最好(天空最亮,头发最暗)。
-
复制并强化对比度:
- 确定最佳通道后(我们假设是蓝色通道),直接将该通道拖拽到通道面板底部的“新建通道”按钮上,复制出一个副本,名为“蓝 副本”。我们将在副本上操作,不破坏原图信息。
- 选中“蓝 副本”,使用“色阶(Levels)”(Ctrl/Cmd + L)或“曲线(Curves)”(Ctrl/Cmd + M)工具,极力拉大头发与背景的对比度。目标是让头发区域尽可能变黑,背景区域尽可能变白,边缘的细节要保留。可以用黑色画笔涂黑主体实心区域,用白色画笔涂白背景区域。
-
使用“计算”命令精炼蒙版(高级技巧):
- 如果单个通道的效果还不够理想,可以使用“计算”命令。进入“图像” > “计算”。
- 这个对话框允许你将两个通道(或图层)进行混合模式计算。例如,你可以将“蓝 副本”作为源1,再选择“红”通道作为源2,混合模式选择“正片叠底(Multiply)”或“叠加(Overlay)”,观察预览效果,看哪种组合能产生更干净的黑白蒙版。结果会生成一个新的Alpha通道。
-
载入通道为选区:
- 当你对制作好的黑白蒙版通道(无论是“蓝 副本”还是计算生成的Alpha通道)满意后,按住Ctrl/Cmd键,鼠标左键点击该通道的缩略图。
- PS会立即将该通道的白色区域作为选区载入,一个细节惊人的选区诞生了。
-
应用蒙版:
- 回到“图层”面板,确保你的主体图层是激活状态。
- 点击图层面板底部的“添加图层蒙版”按钮。
- PS会自动将刚刚的选区应用为蒙版。由于我们的蒙版是黑发白底,载入选区后可能选中的是背景,这时只需反转蒙版即可(选中蒙版,按Ctrl/Cmd + I)。
这个方法的逻辑是:利用图像自身携带的、最原始的像素信息来创建选区,而非依赖算法的猜测。它所生成的蒙版在边缘细节上无与伦比,是商业精修领域的标准工作流程之一。
设计师的思维方法:建立你的“设计系统”
分享了这么多“术”层面的技巧,最后想聊一个“道”层面的工作方法:在你的日常工作中,建立属于自己的“设计系统”(Design System)思维。
这听起来可能像大公司才需要的东西,但其实不然。无论你是独立设计师还是团队一员,系统化思维都能让你的工作更有序、更高效、更具扩展性。
核心思想是:将你的设计元素“原子化”,然后组合成“分子”和“组织”,最终构成完整的“页面”或“产品”。
- 原子(Atoms):这是最基础的构建块。比如,一个特定的品牌色(#FF5733),一个特定的字体(思源黑体 Heavy 32px),一个图标,一个输入框样式。
- 分子(Molecules):由原子组成的简单组件。比如,一个由“输入框原子”和“按钮原子”组成的“搜索框”。
- 组织(Organisms):由分子组成的更复杂的模块。比如,一个由“Logo分子”、“导航菜单分子”和“搜索框分子”组成的“网站页头”。
如何实践?
- 从规范开始:每次接到新项目,不要急着画页面。先花一点时间,在AI或Figma里建立一个“基础规范”画板。定义好主色、辅色、字体层级(H1, H2, Body, Caption)、间距单位(比如8px网格系统)、按钮的各种状态(默认、悬停、禁用)。
- 创建可复用组件:把你设计的所有常用元素都做成“组件”(Component/Symbol)。无论是AE里的“主属性”预合成,还是Figma里的Component,原理都是相通的。修改主组件,所有实例都会同步更新。
- 文档化:为你自己或你的团队,用一两页文档简单记录下这些规范。这不需要很正式,但它能保证你几个月后回头看这个项目时,能立刻回忆起当初的设计决策,保证风格的统一性。
- 不断迭代:你的设计系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项目进展,你会发现新的模式,创造新的组件。把它们也纳入你的系统中。
采用这种思维方式,你的工作就不再是重复性的劳动,而是在不断搭建和调用一个强大的、属于你自己的乐高库。你的设计不仅会更快、更一致,而且在面对复杂项目和长期维护时,会表现出惊人的健壮性和灵活性。这,或许比任何单一的软件技巧都更为宝贵。
希望今天分享的这些能对你有所启发。
持续关注我,每天我们一起精进几个实用的设计与开发小技巧。量变终将引发质变,这会是你职业道路上最稳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