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做FOF也好,仅仅想单纯归因也好,Brison是一种比较常见,也算是通用的归因方法,其一般用于权益类或者大类资产配置类基金。
其实Brison归因的逻辑很简单,假设有一个基准,基准在各类资产的配置上的权重分别是wbi(weight of benchmark of asset i),这些资产的收益率分别是rbi(return of benchmark of asset i),同样的,我们有一个需要归因的基金产品,也就是我们自己的组合,在各类资产上的权重是wpi(weight of portfolio of asset i),收益率分别是rpi(return of portfolio of asset i)。
首先这里的资产可以是股票、现金、债券、商品。。。。这样的一系列asset类别,也可以是行业划分,比如银行、机械、轻工。。。。。这样的一些列asset。那么,一个好的优秀的基金,肯定是把更多的权重配到更高收益率的资产上,这一个过程体现的是资产配置的能力;如果是针对行业,那么就是行业选择的能力。
此外,除了配比到收益率高的资产上外,我们还希望,同样的资产,比如,股票,我们的组合中股票资产的单位收益率高于基准中股票的单位收益率,也就是说,我们比基准挑选了更加好的个股。对于行业也是如此,我们挑选了行业中更加优秀的个股。这一部分就是择股能力。
所谓的Brison归因就是把一个组合的超额收益分解为资产配置的能力、个券选择的能力、以及交互收益。所谓的交互收益就是一个差值,超额和配置能力、选择能力直接的差值,其含义其实就是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