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介绍了常见的工艺缺陷。
一.贴片式元器件竖立
原理:元器件两端的湿润力不平衡,引发了元器件两端的力矩不平衡,从而导致与激情发生竖立。
问题1:
1.元器件的两边焊盘之一与地线连接或者有一侧的焊盘面积过大,使得在回流焊时两端热容量不均。
2.PCB表面各处的温差过大导致两边的焊盘吸热不均匀。
3.大型器件、散热器周围的小型贴片式元器件焊盘两端会出现温度不均匀。
解决办法:调整焊盘的设计与整体的布局。
问题2:
焊锡膏和焊锡膏印刷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工厂改善活性较高的焊锡膏,改善焊锡膏印刷参数和钢网窗口尺寸。
问题3:
再焊炉炉体过短和温区太少会造成PCB加热的工作曲线不正确,板面的温差过大。
解决办法:调整炉体或者温区。
二.锡珠
原理:回流焊过程的缺陷,它会影响到外观和引起桥接。分为独立的大球状和分散的小球状。回流焊曲线分为预热,保温,回流和冷却。预热和保温可以使飞溅的焊锡膏挥发。
问题1:焊锡膏中金属含量过低,水的含量等。
问题2:印刷太厚,元器件下压后锡膏溢出。
问题3:贴片压力过大。
问题4:锡膏的活性差。
问题5:刮刀速度过快。
三.桥连
原理:两个元器件非正常连接引发短路。
问题1:焊锡膏中金属含量偏高。
问题2:焊锡膏粘度低
问题3:焊锡膏塔落差大。
问题4:印刷机重复精度差,对位不齐。
问题5:钢网窗口尺寸和厚度设计不准,PCB焊盘的合金镀层不均匀。
问题6:贴放压力过大
四.芯吸现象
原理:融化的焊料润湿原件引脚并向上流动而脱离焊盘区域,未与焊盘产生润湿或者部分润湿,从而导致虚焊。
问题1:引脚导热率过大,导致焊料优先湿润引脚,从而导致焊料与引脚直接的润湿力远大于焊盘与韩料的润湿力。
五.BGA焊接不良
问题1:焊球与焊球在焊接过程中发生短接。
问题2:枕头效应。
枕头效应:枕头效应最主要是用来描述电路板的BGA零件在回焊(Reflow)的高温过程中,BGA载板或是电路板因为受不了高温而发生板弯、板翘(Warpage)或是其他原因变形,使得BGA的锡球(Ball)与印刷在电路板上的锡膏分离,当电路板经过高温回焊区后温度渐渐下降冷却,这时IC载板/本体与电路板的变形量也慢慢回复到变形前的状况(有时候会回不去),但这时的温度早已低于锡球与锡膏的熔锡温度了,也就是说锡球与锡膏早就已经从熔融状态再度冷却回固态。当BGA的本体与电路板的翘曲慢慢恢复回到变形前的形状时,已经变回固态的锡球与锡膏才又再次互相接触,于是便形成类似一颗头靠在枕头上的虚焊或假焊的焊接形状。
问题3:由于盲孔内藏的空气没有及时排出。如果过大会影响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