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ang设计模式(桥接模式)

模式定义

桥接模式(Bridge Pattern):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地变化。它是一种对象结构型模式,又称为柄体(Handle and Body)模式或接口(Interface)模式。

模式结构

桥接模式包含如下角色:
Abstraction:抽象类
RefinedAbstraction:扩充抽象类
Implementor:实现类接口
ConcreteImplementor:具体实现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适用环境

在以下情况下可以使用桥接模式:
1.如果一个系统需要在构件的抽象化角色和具体化角色之间增加更多的灵活性,避免在两个层次之间建立静态的继承联系,通过桥接模式可以使它们在抽象层建立一个关联关系。
2.抽象化角色和实现化角色可以以继承的方式独立扩展而互不影响,在程序运行时可以动态将一个抽象化子类的对象和一个实现化子类的对象进行组合,即系统需要对抽象化角色和实现化角色进行动态耦合。
3.一个类存在两个独立变化的维度,且这两个维度都需要进行扩展。
4.虽然在系统中使用继承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由于抽象化角色和具体化角色需要独立变化,设计要求需要独立管理这两者。
5.对于那些不希望使用继承或因为多层次继承导致系统类的个数急剧增加的系统,桥接模式尤为适用。

代码实现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log"
)

type Validator interface {
	Validator() error
}

type Verify interface {
	Verify() error
}

type CommonValidator struct {
	method Validator
}

func (c *CommonValidator) Verify() error {
	return c.method.Validator()
}
func NewCommonValidator(method Validator) Verify {
	return &CommonValidator{
		method: method,
	}
}

type ReqData struct {
	Id   string
	Name string
}

func (r *ReqData) Validator() error {
	if r.Id == "" || r.Name == "" {
		return fmt.Errorf(`req parms err`)
	}
	return nil
}

func main() {
	req := &ReqData{
		Id:   "",
		Name: "",
	}

	err := NewCommonValidator(req).Verify()
	if err != nil {
		log.Fatal(err)
	}
}

参考

https://design-patterns.readthedocs.io/zh_CN/latest/structural_patterns/bridge.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