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0、概述
网络层:提供逻辑地址供数据路由
1、硬件:路由器
(1)隔离广播域:网络层天然优势
(2)建立并维护路由表
根据比较“路由优先级”和“路由度量”来选择加入路由表的最优路劲。路由表中的协议有三类:
- 直连路由:直连路由器的接口处于开启状态,就会自动生成直连路由
- 静态路由:网络管理员手动配置,合理的路由配置可以帮助均衡负载
- 动态路由:RIP、OSPF等发现的路由
OSDF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帮助维护路由表
- 运行在路由器
- 实现路由的自动学习和通信
- 取代了RIP协议
(3)作为局域网网关,实现ip包在不同网络间的转发
转发过程:
- 检查目的IP地址
- 查找路由表,根据最长掩码匹配原则选择路由表中的最优路由
- 转发数据
2、协议
2.1、IP协议
(1)无连接、不可靠、尽力而为
(2)IP报文头:包含了路由、分片等的指导信息
分片:IP报文的大小大于网络的最大传输单元MTU时,就会被分片
(3)DHCP与ip地址分配
ip地址通常由网络管理员手动分配或系统自动分配。
- 静态IP地址:即固定ip,需要手工在终端上设置IP地址、掩码、网关、DNS等信息。注意所有终端的IP地址不能重复,如果重复就会出现IP地址冲突导致终端无法上网。所以就需要自己手中有一张IP地址分配表,需要手动维护。
- 动态IP地址:通过DHCP协议分配。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 应用层
- 须设置DHCP服务器,由服务器来动态给客户端分发IP地址
- DHCP服务器可以设置在路由器中(路由器的系统服务可以工作在应用层)
ip地址、域名和url:https://blog.youkuaiyun.com/qq_43134477/article/details/124196560
2.2、ARP:地址解析协议
发送数据必须知道接收方的ip地址和mac地址,ARP就是通过目的ip地址获取目的mac地址的协议
(1)实现原理
发送数据前查看ARP缓存中是否存在目的设备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
- 如果存在则直接使用
- 如果不存在则会发送ARP Request(广播),目的主机回应ARP Reply报文(单播)
(2)ARP代理、免费ARP、ARAP
- ARP代理:用一个主机代替另一个主机对收到的ARP请求进行应答
- 免费ARP:当网络上的一个设备被分配了iP地址或者iP地址发生变更后,可以通过免费ARP来检查1P地 址是否冲突。
- ARAP:反向地址解析协议:将MAC地址解析为ip地址
2.3、ICMP:Internet控制消息协议
(1)实现传递差错、控制和查询信息
ICMP定义了各种错误消息用于诊断网络连接性,根据这些消息来判断传输失败的原因,主要报文如下:
- type:消息类型,如3是目的不可达,5是重定向
- code:type的进一步信息
(2)报文格式
随type的不同有多种报文格式类型,如:
- ICMP目的不可达(type为3)
- ICMP Echo Request/Reply(type为0/8):用于差错检测,测试连通性和报文往返时间等,如ping和tracert
- ICMP重定向(type为5):路由路径优化
(3)应用:Ping
检测网络连通性。
配置参数-t:持续发送
返回的信息:
- 字节属性:表示返回的数据包的大小
- 时间(time)属性:表示延迟大小
- TTL属性:数据包的生存时间,发送时有一个初始值,每经过一个网段就会减1,减至0时数据包会自动失效消失,防止数据包在网络中无限循环;可以根据TTL粗略判断对方服务器的系统 :TTL在不同系统中的默认初始值不同,Linux是64;Windows是128;Unix是255
(4)应用:Tracert
路由跟踪,显示数据包到达目标主机所经过的路径,并显示到达每个节点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