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DM系列】DFT为什么能求频率幅度谱?DFT后的X[k]与x(n)幅度的关系?DFT/IDFT底层数学原理?

本文详细解释了DFT如何计算频率幅度谱,通过实例演示了DFT公式及其与x(n)幅度的关系,澄清了关于DFT结果与信号幅度的误解,并给出了Matlab中FFT和IDFT的使用代码。

问题引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面是DFT和IDFT的公式,IDFT先不谈。在实践中常使用FFT算法来快速算出DFT,获得时域采样信号x(n)的频率幅度谱。
例如:

N=1500;
xn=0.5*sin(2*pi*75/N*n)+3*cos(2*pi*40/N*n)+0.7*sin(2*pi*350/N*n);

上面这个时域采样信号xn由三个频率叠加而成,我们知道频率的概念是1秒信号经过了多少个周期,
那么我们假设采样率是fs=1000,共采样N=1500点,那么0.5*sin(2*pi*75/N*n)的频率即为75*fs/N=50,因此第一个信号频率为50。

通过Matlab进行FFT,可以画出这样一张频率幅度谱: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就引申出我们的标题:DFT为什么能求频率幅度谱?DFT后的X[k]与x(n)幅度的关系?DFT/IDFT底层数学原理?
对于这个问题,我看了不少网上的博客、视频、书籍,总觉得讲的不清不楚,有人说X[k]的结果就是x(n)的幅度,有人说X[k]的结果除以N就是x(n)的幅度,有人说X[k]的结果除以N/2就是x(n)的幅度,就没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证明到底X[k]的值和x(n)幅度的关系。
如果你也对此有疑问,现在我证明给你看!

铺垫一些小公式

要看懂我的证明,首先需要铺垫一些小公式,防止你不知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FT公式证明

我将公式的证明整理成了PPT,下面我直接复制,在证明中使用到了上面铺垫的小公式,注意关联起来看就可以理解了!

DFT公式分解为4部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先考虑k1=0的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再考虑k1≠0的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FT计算后,X(k)与x(n)的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DFT公式本质上可以完全拆成三角函数的计算,在此过程中利用
高中的积

<think>好的,用户问为什么DFT-s-OFDM只能支持单层传输,需要详细的技术原因。首先,我得回忆一下之前回答过的问题,用户之前问了PUSCH使用DFT-s-OFDM是否有层数限制,当时我提到过单层限制,现在用户想深入了解技术原因。 首先,用户可能对MIMO和波形的关系不太清楚,需要解释DFT-s-OFDM的结构。可能得从DFT预编码的步骤开始,说明为什么这个步骤导致无法多流传输。比如,DFT将频域符号转换到时域,形成单载波特性,而多流需要多个独立的信号流,但经过DFT后信号合并,无法区分层。 另外,单载波特性带来的低PAPR也是一个关键点。需要说明为什么低PAPR适合功率受限的设备,而多流会增加峰均比,抵消这个优势。可能还要对比CP-OFDM,说明CP-OFDM如何支持多流,而DFT-s-OFDM的结构不同。 还要考虑用户的技术背景,可能需要避免过于专业的术语,但又要足够详细。比如,解释预编码过程,天线端口映射,以及标准中的规定,比如3GPP协议中的限制。 可能还需要提到实际应用中的权衡,比如覆盖范围和吞吐量的取舍,这样用户能理解为什么牺牲多层来换取其他优势。 需要检查是否有遗漏的技术点,比如是否涉及MIMO预编码的限制,或者层映射的具体步骤。比如,在DFT-s-OFDM中,层映射之后是DFT,而CP-OFDM层映射之后是预编码,结构不同导致支持多层的能力不同。 还要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点解释,让用户容易理解。可能需要分为几个部分,如DFT预编码的影响、单载波特性、标准协议规定、CP-OFDM的对比等。 最后,总结时要强调这是设计上的权衡,而不是技术缺陷,帮助用户理解背后的原因。</think>在5G NR中,**DFT-s-OFDM仅支持单层传输**的核心技术原因其**物理层信号生成机制**和**波形特性**密切相关。以下从信号处理链路、数学约束和系统设计三个维度详细分析: --- ### **一、信号生成链路的结构性限制** DFT-s-OFDM的发射端处理流程如下(以单层为例): ``` 频域符号 → 层映射(单层) → DFT预编码 → 子载波映射 → IFFT → 加CP → 发送 ``` 关键限制出现在**DFT预编码**环节: 1. **DFT的数学本质** 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将频域符号转换为时域信号,生成**单载波特性**的波形。对于单层传输,所有符号通过**单一DFT模块**处理,输出连续的时域信号流。 2. **多层的不可行性** 若尝试多层传输(如2层),需要**并行多个独立的DFT模块**,分别处理不同层的数据。但经过DFT后,不同层的时域信号在**叠加时无法保持正交性**,导致接收端无法分离各层数据(破坏MIMO空间复用条件)。 --- ### **二、单载波特性的物理约束** DFT-s-OFDM的核心优势是**低峰均比(PAPR)**,但这一特性多层传输存在根本性冲突: 1. **低PAPR的实现机制** DFT预编码后,时域信号呈现类似单载波的包络特性,功率波动较小。若引入多层,不同层的时域信号**非相干叠加**会显著增加PAPR,抵消DFT-s-OFDM的设计初衷。 2. **功率放大器(PA)的线性要** 终端上行通常使用**低成本PA**(功率效率优先)。多层传输需要PA支持更宽的线性范围,物联网(IoT)终端、边缘覆盖场景的**低功耗需**矛盾。 --- ### **三、CP-OFDM的架构对比** 通过对比CP-OFDM的多层实现,可更清晰理解DFT-s-OFDM的限制: | **处理环节** | **CP-OFDM** | **DFT-s-OFDM** | |--------------------|--------------------------------------|--------------------------------------| | **层映射** | 支持多层(1~4层) | 强制单层(物理层限制) | | **预编码** | 空间复用(MIMO预编码) | DFT预编码(单载波化) | | **信号叠加方式** | 频域正交子载波独立调制 | 时域连续波形不可分割 | | **PAPR** | 较高(需PA回退) | 极低(适合功率受限终端) | - **CP-OFDM的多层实现**:不同层数据在频域通过**正交子载波**独立映射,接收端可利用信道状态信息(CSI)分离各层。 - **DFT-s-OFDM的单层限制**:时域信号通过DFT形成**连续波形**,破坏频域子载波的正交性,无法支持多流空间复用。 --- ### **四、标准协议的硬性规定** 3GPP 38.211标准明确约束了DFT-s-OFDM的层数: 1. **天线端口映射** DFT-s-OFDM的PUSCH传输仅允许使用**单天线端口(Port 0)**,物理层拒绝多端口配置。 2. **DCI格式限制** 调度DFT-s-OFDM的DCI格式(如Format 0_0/0_1)中,**预编码信息域**被强制设置为单层模式,终端无法激活多流传输。 --- ### **五、设计哲学:性能场景的权衡** DFT-s-OFDM的单层限制是5G系统设计的**主动选择**: - **覆盖优先**:牺牲多流带来的速率增益,换取更远的覆盖距离(单流功率集中)。 - **终端简化**:物联网设备无需复杂MIMO射频链路,降低成本功耗。 - **场景适配**:适用于上行小包业务(如传感器数据)、移动边缘场景等低速率高可靠需。 --- ### **总结:技术因果链** ``` DFT预编码 → 单载波波形生成 → 破坏频域正交性 → 无法支持多流分离 → 强制单层传输 ↓ 低PAPR特性保留 → 适配功率受限场景 ``` 这种设计在3GPP标准中被固化为物理层规则,成为5G灵活空口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农民真快落

我琢磨着也没人给我打赏呀。。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