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ggingface使用与环境移植

本文介绍了如何在在线和离线环境下使用Conda和pip管理PyTorch、transformers等库,以及如何在离线情况下下载和使用预训练的Bert模型,包括git-lfs的使用技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环境

在线

conda create -n torch110 python=3.7
conda activate torch110
conda install pytorch==1.10.0 torchvision==0.11.0 torchaudio==0.10.0 cudatoolkit=11.3 -c pytorch -c conda-forge
pip install transformers==4.30.0

离线

# 原环境打包 待打包环境需提前安装conda-pack(conda install conda-pack)
conda-pack -n <env_name> [-o <zip_name>]

# 解压为新环境 解压到anaconda的env目录下即可
mkdir <env_name>
tar -zxvf <evn_name>.tar.gz -C <env_name>

Bert

# 测试程序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BertTokenizer, BertModel

# 离线若提示没有模型“bert-base-uncased”可以尝试将参数替换为“./bert-base-uncased”
tokenizer = BertTokenizer.from_pretrained('bert-base-uncased')
model = BertModel.from_pretrained("bert-base-uncased")
text = "Replace me by any text you'd like."
encoded_input = tokenizer(text, return_tensors='pt')
output = model(**encoded_input)
print(output)

在线

直接运行测试程序,将自动下载相关模型(上例中为“bert-base-uncased”)

离线

  1. 将仓库下载到本地

    # 在git中执行一次即可
    git lfs install
    
    # GIT_LFS_SKIP_SMUDGE=1表示不下载大文件(大文件一般为参数文件,分别对应不同深度学习框架,一般只需要手动下载pytorch版本即可)
    GIT_LFS_SKIP_SMUDGE=1 git clone git@hf.co:bert-base-uncased
    
  2. 运行测试程序

<think>嗯,用户想了解如何使用Docker实现大模型现有优化工具的集成。首先,我需要理解用户的需求。他们可能是在部署或开发过程中遇到了整合的问题,想要通过Docker来简化环境配置和依赖管理。大模型比如像LLaMA、GPT这样的模型,优化工具可能包括TensorRT、DeepSpeed、vLLM之类的工具。 首先,我得考虑Docker的基本优势,比如环境隔离、依赖管理、可移植性。用户可能希望确保他们的优化工具和大模型能在不同环境中一致运行,避免因为环境差异导致的问题。所以,我需要解释如何构建Docker镜像,把大模型和优化工具打包进去。 接下来,可能需要分步骤来介绍。比如,第一步是创建Dockerfile,选择合适的基础镜像,比如PyTorch或TensorFlow的官方镜像,这样就不用从头安装这些框架了。然后,安装必要的依赖,比如优化工具,比如TensorRT需要从NVIDIA的镜像中获取,或者通过apt-get安装。这时候可能需要添加NVIDIA的源或者使用他们的Docker镜像。 然后,需要处理模型和数据的挂载问题。大模型通常体积很大,直接打包进镜像可能不太合适,所以应该用Volume或者挂载宿主机的目录。这里可能需要解释如何在Docker运行时使用-v参数来挂载模型目录。 另外,用户可能关心如何编写Dockerfile中的步骤,比如COPY必要的代码,安装Python依赖库,设置工作目录,暴露端口等。同时,可能需要考虑多阶段构建来减小镜像大小,特别是如果优化工具需要编译的话。 接下来是构建镜像和运行容器的具体命令,比如docker build和docker run。还要注意是否需要GPU支持,这时候要使用nvidia-docker,并在运行时添加--gpus参数,特别是优化工具如TensorRT需要GPU加速。 然后,可能需要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比如如何集成vLLM或DeepSpeed,不同的优化工具可能需要不同的处理方式。例如,使用DeepSpeed需要安装特定的库,并确保配置文件正确。而vLLM可能需要更复杂的CUDA环境设置。 用户可能还关心如何验证集成是否成功,比如在容器内运行测试脚本,或者使用curl调用API端点。这部分需要指导用户如何进行简单的测试,确认大模型和优化工具协同工作。 另外,可能需要注意的一些常见问题,比如Docker镜像的权限问题,特别是挂载目录时的权限;或者如何在Docker内部访问宿主机的GPU,需要安装NVIDIA Container Toolkit。这部分可能需要给出具体的安装步骤或者参考链接。 最后,总结一下整个流程,强调Docker带来的优势,比如环境一致性、快速部署和扩展性。可能还要提到一些最佳实践,比如使用.dockerignore文件来排除不必要的文件,优化镜像构建速度,或者使用docker-compose来管理多个服务。 需要确保解释清晰,步骤详细,让用户能够按照指导一步步操作。同时,可能需要提醒用户根据他们的具体需求调整Dockerfile和运行参数,比如不同的模型可能需要不同的环境配置。</think>使用 Docker 集成大模型(如 LLM)优化工具(如 vLLM、DeepSpeed、TensorRT 等),可以通过容器化技术实现环境隔离、依赖管理和快速部署。以下是分步指南: --- ### **1. 核心思路** - **环境封装**:将大模型、框架(PyTorch/TensorFlow)、优化工具及其依赖打包到容器中。 - **数据/模型分离**:通过 Volume 或挂载目录管理大模型权重,避免镜像臃肿。 - **GPU 加速**:利用 NVIDIA Container Toolkit 支持 GPU 计算(如 CUDA、cuDNN)。 --- ### **2. 具体步骤** #### **步骤 1:准备 Docker 环境** ```bash # 安装 Docker 和 NVIDIA Container Toolkit sudo apt-get install docker.io curl -s -L https://nvidia.github.io/nvidia-docker/gpgkey | sudo apt-key add - distribution=$(. /etc/os-release;echo $ID$VERSION_ID) curl -s -L https://nvidia.github.io/nvidia-docker/$distribution/nvidia-docker.list | sudo tee /etc/apt/sources.list.d/nvidia-docker.list sudo apt-get update && sudo apt-get install -y nvidia-docker2 sudo systemctl restart docker ``` #### **步骤 2:编写 Dockerfile** ```dockerfile # 使用 PyTorch 官方镜像(已含 CUDA) FROM pytorch/pytorch:2.0.1-cuda11.7-cudnn8-devel # 安装优化工具和依赖 RUN pip install deepspeed transformers vllm tensorrt # 复制本地代码到容器 COPY ./app /app WORKDIR /app # 暴露 API 端口(如使用 FastAPI) EXPOSE 8000 ``` #### **步骤 3:构建镜像** ```bash docker build -t llm-optimized:latest . ``` #### **步骤 4:运行容器(挂载模型 + GPU 支持)** ```bash docker run -it --gpus all \ -v /path/to/host/models:/app/models \ -p 8000:8000 \ llm-optimized:latest \ bash -c "python3 launch_api.py --model /app/models/llama-7b" ``` --- ### **3. 关键优化点** #### **a. 集成优化工具示例** - **vLLM**(高吞吐推理): ```python from vllm import LLM, SamplingParams llm = LLM(model="/app/models/llama-7b", tensor_parallel_size=2) # 多 GPU 并行 ``` - **DeepSpeed**(分布式训练): ```bash deepspeed --num_gpus 2 train.py --deepspeed ds_config.json ``` -LLM**(低延迟推理): ```bash docker build -t tensorrt_llm --file docker/Dockerfile . ``` #### **b. 模型挂载策略** - **Volume 管理**:使用 `docker volume create model_volume` 持久化模型。 - **远程存储**:在容器启动时通过脚本自动下载模型(如 `huggingface_hub`)。 #### **c. 轻量化镜像** - **多阶段构建**:分离编译环境和运行环境。 ```dockerfile FROM nvidia/cuda:11.7.1-devel as builder RUN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vllm-project/vllm && cd vllm && pip install . FROM nvidia/cuda:11.7.1-runtime COPY --from=builder /usr/local/lib/python3.9/site-packages /usr/local/lib/python3.9/site-packages ``` --- ### **4. 验证部署** ```bash # 进入容器测试 docker exec -it <container_id> bash python3 -c "import torch; print(torch.cuda.is_available())" # 调用 API(假设使用 FastAPI) curl -X POST http://localhost:8000/generate \ -H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d '{"prompt": "中国的首都是哪里?"}' ``` --- ### **5. 扩展场景** - **Kubernetes 扩展**:部署为 Kubernetes Pod,结合 HPA 自动扩缩容。 - **监控**:集成 Prometheus + Grafana 监控 GPU 使用率和推理延迟。 - **CI/CD**:通过 GitLab CI 自动构建镜像并推送到私有仓库。 --- 通过 Docker 的标准化封装,可快速实现大模型优化工具的跨环境部署,同时保持高性能和可维护性。实际需根据具体工具(如 FlexGen、GGML 等)调整依赖和启动脚本。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MallocLu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