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PQ8875芯片分析
官方datasheet:link
常用特性:
- 支持 2.2V 至 36V 的宽输入电压范围
- 5A输出电流
- 支持buck、boost、buck-boost拓扑
- 可以通过I2C配置开关频率
- QFN-34 散热封装
2. Block Diagram
3. 引脚分析
3.2 EN
- 默认加上拉电阻。
- 可以单独用单片机控制使能,所以加下拉电阻,然后由MCU控制使能。
3.3 PVIN
- 加旁路电容以增强输入的稳定性。
3.4 VCC
- 用1uf-10uf的陶瓷电容。
- 用陶瓷电容具有低ESR的优点。
3.5 BST
- 自举电容的作用。
- 一般是100nf的陶瓷电容。
3.6 VFB
- 两种模式,一种是啥也不接:
- 一种是连接一个RC补偿电路到PVOUT。
3.7 PG
- 开漏输出,所以上拉电阻。
- 阻值大,降低电流,减少功耗。
3.8 POUT
- 一般采用陶瓷电容。
- 按照手册输出电容计算出旁路电容的容值。
3.9 SYNC
- 不用这个pin,悬空或者下拉,然后由芯片内部振荡器提供振荡源。
3.10 SDA/SDL
- I2C的数据线和时钟线,芯片是由I2C配置开关频率,一般采用450Khz
- 开漏输出的,所以加上拉电阻。
3.11 SW1/SW2
- 两个SW引脚对应两组MOS管,实现四路开关控制,如下图:
3.12 PGND/AGND
- 地没啥说的,全连在一起接地。
芯原的官方仿真工具-DC DC Designer Online
设计方案推荐
可以很直白的调整输入输出电压、输出电流和开关频率,然后推荐设计,如下图:
伯德图、动态响应等仿真
我目前对开关电源的伯德图的分析还不是很熟练,后续写个博客单独记录一下自己对伯德图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