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思维的核心正是我所说的模块化系统思维。这并不是一项单一的才能,而是技术与原则的融合。系统性思考不仅仅要做到有系统、有条理,它更需要你能理解在生活的起起落落中,没有什么事物是真正静止的,一切皆有关联。一个系统因其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而成为一个整体,这样的整体是不能通过单独分析各组成部分就能理解的。
举例来说,模块化系统思维的一种特殊技巧是解构(把一个较大的系统打散成一个个模块)和重构(把这些模块重新组合起来)的功能性组合。其重点是确定哪些是强连接,哪些是弱连接(模块如何运作、如何不运作或如何才可能运作),以及如何把这一知识变成对工程师有用的结果。一个相关的设计理念是逐步求精,这是软件工程师所常采用的。工程师对一种产品或服务所做的每一步改进,都会促成一个更好的结果或有助于替代方案的开发。即便在这个产品开发框架中,也有一种自上而下的设计策略——“分而治之”,分别解决每个子任务,逐步进展,直至实现最终目标。与此方法相对的是自下而上的设计策略,即把各个模块重新组合起来。
中央情报局科学技术部前副主任、国家安全专家鲁思·戴维(Ruth David)这样归纳:“工程不但是系统思维的同义词,也是系统建设的同义词,是一种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人们不仅要了解各个组成部分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而且要真正领会整体以及它的意义所在。”这就是工程师思维能在全社会那么多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并且对个人和团体都有效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