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vector
1.简介
有些时候想开一个数组,但是却不知道应该开多大长度的数组合适,因为我们需要用到的数组可能会根据情况变动。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到动态数组。
所谓动态数组,也就是不定长数组,数组的长度是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动态改变的。动态数组的实现也不难,但是在 C++ 里面有已经写好的标准模板库 STL,实现了集合、映射表、栈、队列等数据结构和排序、查找等算法。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调用标准库来减少我们的代码量。
C++ 中动态数组写作 vector
,C 语言中没有标准模板库,这也是为什么参加比赛推荐用 C++ 而不用 C。
2.定义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return 0;
}
使用 STL 的动态数组需要首先在代码的开头引入这个头文件,并不要忘记 using namespace std;
vector<T> vec;
T
T
T 表示我们所定义的数组存储数据的类型。它可以是int,double
这样的基本数据类型,可以是 typedef
之后的代词,也可以是自定义的结构体类型,甚至可以是其他的 STL 类型。
typedef long long ll;
vector<int> a;
vector<double> b;
vector<ll> c;
vector<node> d;
vector<vector<ll> >e;
一开始定义好的动态数组的长度为 0 0 0,代表一个空的数组。
3.基本操作
(1)插入元素到尾部 push_back()
vector<int> vec; //{}
vec.push_back(1);//{1}
vec.push_back(2);//{1, 2}
vec.push_back(3);//{1, 2, 3}
(2)访问以及修改某一元素的值
cout < <vec[2] << endl;//3
vec[2] = 10;
cout << vec[2] << endl;//10
注意动态数组默认的下标是从
0
0
0 开始的。除此以外,所有的操作和普通的数组是一样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先 push_back()
,确定 vec[2]
存在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修改并访问,否则访问是无效的。
(3)获取数组长度 size()
cout << vec.size() << endl;//3
for(int i = 0; i < vec.size(); i++)
cout << vec[i] << endl;
//{1,2,10}
这里的 size()
也可以用 length()
代替,它们这个使用条件下完全相同
(4)删除末尾元素
vec.pop_back();//{1, 2}
vec.pop_back();//{1}
(5)清空数组
vec.push_back(10);//{1, 10}
vec.push_back(20);//{1, 10, 20}
vec.clear(); //{}
但需要注意的是,clear()
只清空了数组,但没有释放掉动态数组的空间
vector<int> x;
{
vector<int> New;
x.swap(New);
}
如果要释放掉 vector
的空间,那么最好的方法是创建一个空的数组,并将其替换。
(6)初始化
int n = 10;
vector<int> vec1(n,1);
这里给数组预先分配了长度为 n n n 的空间,并将这 n n n 个元素全部设为初始值 1 1 1。
二、set
1.简介
集合是一个特殊的数据结构,在集合中不会出现同样的元素。集合中的元素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默认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我们可以通过迭代器来顺序访问每一个元素。
如果想用可重复的集合,那么可以使用 multiset
,它们的实现方式都是红黑树,支持的函数也都差不多,这里不再赘述。
2.定义
set<T> s;
T
T
T 表示我们所定义的数组存储数据的类型。它可以是int,double
这样的基本数据类型,可以是 typedef
之后的代词,也可以是自定义的结构体类型,甚至可以是其他的 STL 类型。
#include <set>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long long ll;
struct node
{
ll x,y;
bool operator < (const node &a) const
{
if(x == a.x)
return y < a.y;
return x < a.x;
}
};
set<int> a;
set<double> b;
set<ll> c;
set<node> d;
set<vector<ll> >e;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定义的集合是建立在结构体上的,因为涉及到set
的有序性,所以必须重载运算符。
一开始定义好的集合的长度为 0 0 0,代表一个空的集合。
3.基本操作
(1)插入元素insert()
set<int> s; //{}
s.insert(2);//{2}
s.insert(1);//{1, 2}
s.insert(3);//{1, 2, 3}
s.insert(3);//{1, 2, 3}
- 向
set
中插入元素时,会自动排序。 - 向
set
中插入已有元素时,插入不会产生任何效果。
(2)查找某一元素count()
由于 set
是有序的,所以可以很快速的查询出某一个元素是否在集合中。
//{1,2,3}
if(s.count(5))
cout << "5 is in the set." << endl;
else
cout << "5 is not in the set." << endl;
(3)获取集合大小size()
//{1, 2, 3}
cout << s.size() << endl;//3
(4)删除某一个元素
s.erase(10);//{1,2}
s.earse(8);//{1,2}
删除集合中的某一个元素,如果此元素不在集合中,那么删除不会产生任何效果。
(5)查找某一元素 find()
//{1,2,10,20}
if(s.find(10) != s.end())
cout << "10 is in the set." << endl;
find()
函数可以查找一个元素并返回其对应的迭代器,如果集合中没有该元素,那么就会返回 end()
。
(6)清空集合clear()
//{1, 2}
s.insert(10);//{1, 2, 10}
s.insert(20);//{1, 2, 10, 20}
s.clear(); //{}
但需要注意的是,与 vector
不同的是,set
的 clear()
不仅删除了元素,还清空了内存。
(7)遍历
//{1, 2, 10, 20}
for(set<int>::iterator it = s.begin(); it != s.end(); it++)
cout << (*it) << " ";
//1 2 10 20
因为集合使用的不是连续空间,而是使用了迭代器,所以我们需要使用迭代器 iterator
来遍历集合。
注意 s.begin()
和 s.end()
并不是整数,而是迭代器类型,所以 it!=s.end()
不能改成 it<s.end()
。
遍历的结果是按照定义的顺序排列的。
(8)二分查找
set<int>::iterator it1 = st.upper_bound(x);//第一个小于x的数
set<int>::iterator it2 = st.lower_bound(x);//第一个小于等于x的数
标准库里有针对数组或者 vector
等容器的二分查询函数 lower_bound()
和 upper_bound()
。虽然set
仍然可以使用,但是因为 set
不支持下标访问,查询速度可能会退化到
O
(
n
)
O(n)
O(n)。set
里内置了相关的查询函数,建议使用这些函数。
三、map
1.简介
两个非空集合 A A A 与 B B B 间存在着对应关系 f f f,而且对于 A A A 中的每一个元素 a a a, B B B 中总有唯一元素 b b b 与它对应,就将这种对应为从 A A A 到 B B B 的映射,记作 f : A → B f:A\rightarrow B f:A→B。其中, b b b 称为元素 a a a 在映射 f f f 下的像,记作: b = f ( a ) b=f(a) b=f(a)。 a a a 称为 b b b 关于映射 f f f 的原像。集合 A A A 中所有元素的像的集合称为映射 f f f的值域,记作 f ( A ) f(A) f(A)。
比如集合 { ′ A ′ , ′ B ′ , ′ C ′ } \{'A','B','C'\} {′A′,′B′,′C′} 与 { 1 , 2 , 3 } \{1,2,3\} {1,2,3} 可以构成如下映射:
2.定义
map<T1, T2> mp;
T
1
,
T
2
T1,T2
T1,T2 表示我们所定义的数组存储数据的类型,它们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它可以是 int,double
这样的基本数据类型,可以是 typedef
之后的代词,也可以是自定义的结构体类型,甚至可以是其他的 STL 类型。
#include <map>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long long ll;
map<int, int> a;
map<double, int> b;
map<ll, ll> c;
map<node> d;
map<vector<ll> >e;
一开始定义好的动态数组的长度为 0 0 0,代表一个空的数组。
3.基本操作
(1)插入一对映射insert()
map<string, int> mp; //{}
mp.insert(pair<string, int>("A", 3));//{(A, 3)}
mp.insert(pair<string, int>("B", 1));//{(A, 3),(B, 1)}
mp.insert(pair<string, int>("C", 2));//{(A, 3),(B, 1),(C, 2)}
mp.insert(make_pair("D", 4)); //{(A, 3),(B, 1),(C, 2),(D, 4)}
mp.insert(make_pair("A", 4)); //{(A, 3),(B, 1),(C, 2),(D, 4)}
因为映射描述的是一种关系,涉及到两个元素,所以这里用 pair
这一类型类帮助我们插入。pair
表示一个二元组,它的类型被 <>
定义。可以用如上两种方式创造一个 pair
变量。pair
有两个域 first
和 second
,访问方式如下:
pair<string, int> temp = make_pair("A", 4);
cout << temp.first << " " << temp.second << endl;
如果插入的原像已有对应的像,那么这样的插入就是无效的,并不会替代原来的值。
(2)访问以及修改某一对映射的值
//{(A, 3), (B, 1), (C, 2), (D, 4)}
cout << mp["B"] << endl;//1
mp["B"] = 10;
//{(A, 3), (B, 10), (C, 2), (D, 4)}
cout << mp["B"] << endl;//10
mp["E"] = 2;
//{(A, 3), (B, 10), (C, 2), (D, 4), (E, 2)}
访问map
和访问数组几乎一致,修改的方式也是一样的,直接赋值即可。如果访问的原像并没有对应的像,那么它就会创建一个新的映射。
(3)获取映射对个数 size()
cout << mp.size() << endl;//5
注意一个像可以有很多个原像,但一个原像不可以有多个像。所以注意这里是映射对的数量,而不是像的数量。
(4)查询某一个原像 count()
//{(A, 3), (B, 10), (C, 2), (D, 4), (E, 2)}
if(mp.count("A"))
cout << mp["A"] << endl;
如果一个原像没有对应的像,那么直接访问会报错。所以要先用 count()
查询像是否存在之后再访问。
(5)遍历映射
for(map<string, int>::iterator it = mp.begin(); it != mp.end(); it++)
cout << (*it).first << " " << (*it).second << endl;
因为映射使用的不是连续空间,而是使用了迭代器,所以我们需要使用迭代器iterator
来遍历映射。
注意 s.begin()
和 s.end()
并不是整数,而是迭代器类型,所以 it != s.end()
不能改成 it < s.end()
。
遍历的结果是按照定义的顺序排列的。
(6)清空映射 clear()
mp.clear();//{}
map
的 clear()
不仅删除了元素,还清空了内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