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纯属个人兴趣,只是对自己的一个总结。
最近发现写博客这个事情,就一直做,对于我而言,还算是有趣。
在高中的时候,有一些些写文章的兴趣,到了大学也没去发展,完全弃置了。一如IT深似海,从此代码跑起来。可以说,大部分时间都去打游戏 写代码了。最近更新非常的密集也非常的多,很明显,我在复习,在考试周疯狂的挣扎。总之,还好吧。虽然说,我以及是半只脚踏入毕业门槛的人了,但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还算是,能过的去。
如今IT互联网这个行业,不算是个好行业。或许说,已经没什么好不好的行业了,都很难。IT只是算这些都难发展的中的发展最好的。目前的编程门槛越来越低。(今年我这个院都没有我这个专业了,这也无可奈何,只能说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编程的普及化,以及技术的发展,这个行业注定着要往金字塔的顶尖走。大部分的码农会生存越来越难。吃青春饭这句话,也不算错。
学了三年了,要问我有什么感觉。最大的感觉就是,杂、乱、东拼西凑。不可否认,这其中有很大程度上我自身的原因。在三年的时间都没找到自己的技术方向并坚持下去形成自己的技术栈。
细数这三年,我学过Java、学过MFC、学过C#、玩过Unity、Cocos;数据库、HTML、JS更是都有所沾染。处于风口浪尖的Python和人工智能AI,也有所涉猎。甚至Matlab的数字图像处理,我都学过并做出来点东西。
乍听之下,我会的东西很多,细想之下,他们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并且每一门我只能说是了解,甚至连了解都算不上,最多是知道个大概。
或许有人会说,你这挺好的,选择方向多,对于基础都知道,以后就业找工作不难,更多的东西可以在工作中学。这也是我之前的想法,所以广泛涉猎。在大二的时候,学校的一个演讲。只记得,演讲那人,本科学的会计,研究生考的法律,现在在新东方工作。可以说是,涉猎广泛。在这时起我就有了一个疑问。学习是深度优先还是广度优先?
到现在,我都没法得出一个很好的解答,我最大的难过就是,我根本不了解我自己。我不知道我喜欢的是什么。自然也就无法进行深度学习。三分钟热度。
在大三的时候,也即是我即将过完的这个学年,有幸碰到了一个老师,改变了我整个大学。我很感激这个老师的出现,她的出现让我把之前的一些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并且在她身上完美的展现了出来。
也许她就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或许说,她就是我想成为的人。她的出现,让我很受振奋。同样这一年,至往后,有她的课我必去。虽然不教我了,但每次她的课,都是受益终生。
哪怕在这个时候写这篇杂谈,都会让很多人觉得是在浪费时间。多看些文学,更是浪费时间。
但不得不说,是我看过的书成就了我。所以,我不后悔,更会多看些书。
如果你有幸能看到这篇文章,亦或者你也处于迷茫之中,或者你也是大学生,对自身了解不够透彻。
仅希望我这里的一些微薄建议能让成为你路上的一丝丝光亮
1、对自己的专业不喜欢,可以认真的去看看学校里头的其他专业。大部分都是支持转专业的。
2、好好考试,分数不重要,但是好看,好看就是重要。这关乎着你保研、奖学金、等等很多,分数在一定程度上就表现了一个人的能力。当然,只是参考价值。
3、对自己热爱的东西,一定要坚持下去
4、很清楚自己喜欢什么,就一直深挖,不要停留在表面。
5、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就去多尝试,听从心里头的声音,别做权衡利弊。
6、少玩点游戏,多看些书。
7、如果是计算机,请你自己多补补,别跟着老师的进度,一定要比老师快。并且形成自己的技术栈。
如今21岁的我,看到的世界只有这么大。随着年龄和学历的增长,看见的世界会越来越大。也许,这就是读书的作用吧。
世事难料,明年我再看到这篇文章,或许就不是今天这个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