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J: 小C的数学问题(单调栈)

博客给出一个数学问题,有n个数且每个数有权值,定义区间价值为区间和乘区间内最小值,要求找出最大区间价值的区间并输出该价值及区间起止点。还给出了输入输出格式和样例,最后提示把每个数当最小值找左右区间遍历求解。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题目链接
题目描述
小C是个云南中医学院的大一新生,在某个星期二,他的高数老师扔给了他一个问题。
让他在1天的时间内给出答案。
但是小C不会这问题,现在他来请教你。
请你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有n个数,每个数有权值。
数学老师定义了区间价值为区间和乘上区间内的最小值。
现在要你找出有最大区间价值的区间是什么,并输出区间价值。

输入
每个输入文件只包含单组数据。
第一行一个整数n。(1 <= n <= 100000)
第二行n个整数a_1,a_2,…,a_n。(0 <= a_i <= 1000000)

输出
第一行输出一个整数,表示最大的区间价值。
第二行输出两个整数,表示区间的起点和终点。
保证答案唯一。

样例输入
6
10 1 9 4 5 9

样例输出
108
3 6

把每个数当作最小值,找寻它的左右区间,最后遍历一遍输出结果,具体实现看代码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stdio>
#include<stack>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 = 100005;
typedef long long ll;
ll n,ans,t,l,r,a[N],sum[N],fward[N],bward[N];//注意开long long 类型
stack <pair<ll,ll> > stk;//> >中间有个空格 
int main(){
	scanf("%lld",&n);
	for(int i = 1;i <= n;i++){//下标从1开始方便后面处理
		scanf("%lld",a + i);
		sum[i] = sum[i - 1] + a[i];//先求前缀和
	}
	for(int i = 1;i <= n;i++){//把每个数当作区间最小值,先找每个数的左区间,不懂的拿样例,模拟即可,数据也不多(狗头保命)
		fward[i] = i;
		while(!stk.empty() && a[i] <= stk.top().first){
			fward[i] = stk.top().second;
			stk.pop();
		}
		stk.push({a[i],fward[i]});
	}
	while(!stk.empty()) stk.pop();
	for(int i = n;i;i--){//把每个数当作区间最小值,先找每个数的右区间,不懂的拿样例,模拟即可,数据也不多(狗头保命)
		bward[i] = i;
		while(!stk.empty() && a[i] <= stk.top().first){
			bward[i] = stk.top().second;
			stk.pop();
		}
		stk.push({a[i],bward[i]});
	}
	ans = -1; // 数据中含有0,所以最小值设为-1
	for(int i = 1;i <= n;i++){
		t = a[i] * (sum[bward[i]] - sum[fward[i] - 1]);//1 2 3 4 5 求2~4(下标)的值 sum[4] - s[4 - 2 - 1]
		if(t > ans){
			ans = t;
			l = fward[i];
			r = bward[i];
		}
	}
	printf("%lld\n%lld %lld\n",ans,l,r);
	return 0;
}
<think>嗯,用户想用C++编写一个程序来计算从三维网格的原点(0,0,0)(n,n,n)的所有合法路径数,同时避开给定的m个障碍点,还要处理大数取模的问题。这个问题看起来像是一个三维版本的动态规划路径计数问题,不过需要考虑障碍物。 首先,我得回忆一下二维网格中的路径计数方法。在二维情况下,没有障碍的话,从(0,0)(m,n)的路径数是组合数C(m+n, m),因为需要走m次右和n次上。那三维的话,应该是三个方向的组合,比如x、y、z各走n步,总步数是3n,所以组合数是C(3n, n) * C(2n, n)?或者可能更复杂的计算方式? 不过这里用户的问题是在三维网格中,每次移动只能沿x、y、z中的一个方向增加1,也就是每一步只能改变一个坐标,且只能增加。所以从(0,0,0)(n,n,n)的路径数应该是三个方向各走n步的排列组合,也就是(3n)!)/(n!n!n!)。这个对吗?比如,当n=1的时候,总共有6条路径,对吗?因为每一步选择三个方向中的一个,总共三步?或者可能我搞错了,因为可能需要每个坐标必须恰好走n步。所以正确的路径数目应该是(3n)!/(n!^3))[^1]。这个可能对吧? 那如果有障碍物的话,就需要排除经过这些障碍物的路径。这时候动态规划的方法可能更合适。比如,用dp[i][j][k]表示到达点(i,j,k)的路径数目,那么状态转移方程是dp[i][j][k] = dp[i-1][j][k] + dp[i][j-1][k] + dp[i][j][k-1],前提是当前点不是障碍物,并且i,j,k都是非负的。 不过这样的话,当n比较大的时候,比如n是1e5的话,三维数组会非常消耗内存。但用户的问题可能中n不是很大?或者需要处理大数的时候要考虑模运算。不过题目中的n可能是指每个坐标的最大值,比如到(n,n,n),所以每个坐标的维度是n+1。如果n是很大的话,比如1e3,那三维数组可能需要1e9的空间,这显然不现实。所以这里可能需要n的范围比较小,或者题目中的n并不是特别大,否则这样的动态规划方法不可行。或者可能用户的问题中的n比较小,比如最多到100或者1000,这样三维数组还是可以处理的。 另外,用户提到要处理大数值和取模运算,所以在计算过程中每一步都需要取模,避免溢出。这时候动态规划的方法比较合适,因为每个点的路径数都是基于前面的点相加得到的,可以在每一步都取模。 但是,障碍物的存在可能会影响路径的计算。这时候需要先将障碍物按照某种顺序排序,然后使用包含-排除原理或者动态规划时跳过障碍点。比如,先对障碍点按照坐标之和进行排序(比如,按照i+j+k的顺序,从小到大),然后计算到每个障碍点的路径数目,并减去经过前面障碍点的路径数目。这种方法类似于二维中的处理方式,比如使用容斥原理或者动态规划中的递推方法。 不过三维的情况会更复杂,因为每个障碍点的处理顺序需要正确。假设所有障碍点的坐标i+j+k是单调递增的,那么在计算到每个障碍点的路径数目时,可以减去之前所有可以到达该障碍点的路径数目乘以从该障碍点到终点的路径数目。这可能比较复杂,因为要考虑所有可能的路径经过多个障碍点的情况。或者,或许可以将障碍点按照字典序或者某种拓扑顺序排列,然后动态规划时遇到障碍点就将该点的dp值设为0,这样后续的点就不会计算经过该障碍点的路径。 例如,在动态规划中,当计算到点p时,如果p是障碍点,则dp[p] = 0,否则dp[p]等于前三个方向的和。这种方法需要按照i+j+k递增的顺序处理各个点,因为每个点的dp值取决于i-1、j-1、k-1方向的值。所以,可以按i+j+k的总和从小到大处理所有点。例如,总和为0的点只有(0,0,0),总和为1的点是(1,0,0),(0,1,0),(0,0,1),依此类推。这样处理顺序可以确保在计算某个点时,前面的点已经处理完毕。 另外,对于大数的处理,每一步都要取模。比如,模数是1e9+7之类的。所以需要在每一步的加法运算后立即取模,防止溢出。 总结一下,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可能是: 1. 预处理障碍点,存储在一个哈希表或者集合中,以便快速判断某个点是否是障碍。 2. 初始化一个三维的dp数组,其中dp[i][j][k]表示到达点(i,j,k)的路径数目。初始时,dp[0][0][0] = 1,如果该点不是障碍的话。否则,结果为0。 3. 按照i+j+k的递增顺序遍历所有点,从(0,0,0)(n,n,n)。对于每个点(i,j,k),如果该点是障碍,则dp[i][j][k] = 0。否则,dp[i][j][k] = dp[i-1][j][k] + dp[i][j-1][k] + dp[i][j][k-1],每个项需要判断i-1等是否>=0。 4. 最后的结果是dp[n][n][n] % MOD。 不过三维数组的空间复杂度是O(n^3),当n较大时可能无法处理。比如n=100的话,需要100*100*100=1e6的空间,这应该没问题。但如果n=500,就是500^3=1.25e8,可能占用较多内存,不过还是可以处理。如果n更大,可能需要优化空间,比如使用滚动数组,但三维的情况下滚动数组可能比较困难。 另一个问题是大数处理,比如当n=100时,路径数目可能会非常大,所以必须每一步都取模。例如,取模数为1e9+7。 此外,还需要考虑输入的障碍点是否有重复,或者是否位于路径之外的点。比如,如果障碍点不在任何从起点到终点的路径上,那么可以忽略。例如,如果某个障碍点的坐标i>n或者j>n或者k>n,那么可以忽略。 现在,如何高效地实现这个算法? 可能的C++代码结构: - 首先定义MOD为1e9+7。 - 输入n和m,然后输入m个障碍点的坐标,存储在一个unordered_set中。例如,将每个点转换为一个三元组,或者用字符串的方式存储,如“i,j,k”,然后存入哈希表。 - 创建一个三维的dp数组,大小为(n+1) x (n+1) x (n+1),初始化为0。 - dp[0][0][0] = 1,如果该点不是障碍的话。 - 然后按照i+j+k的递增顺序遍历所有可能的点。i+j+k的范围从0到3n。例如,总和为s,从0到3n。对于每个s,遍历所有i,j,k满足i+j+k = s,并且i <=n, j <=n, k <=n. 或者,可以按i, j, k的顺序进行三重循环,这样每个点会被处理一次。例如: for (int i=0; i<=n; i++) for (int j=0; j<=n; j++) for (int k=0; k<=n; k++) { if (i ==0 && j ==0 && k ==0) continue; // 已初始化 if (障碍点集合中存在(i,j,k)) { dp[i][j][k] = 0; continue; } long long sum = 0; if (i >0) sum += dp[i-1][j][k]; if (j >0) sum += dp[i][j-1][k]; if (k >0) sum += dp[i][j][k-1]; dp[i][j][k] = sum % MOD; } 这样,三重循环的顺序是否正确?比如,当处理i,j,k时,是否已经处理了i-1,j,k、i,j-1,k、i,j,k-1? 是的,因为在循环中i从小到大,j从小到大,k从小到大,所以当处理到i,j,k时,i-1,j,k已经被处理(因为i-1 < i),同理j-1和k-1的情况。所以这样的循环顺序是正确的。 这种方法的时间复杂度是O(n^3),对于n=100的话,是1e6次操作,应该没问题。对于n=500,是1.25e8次操作,可能有点耗时,但可能还是在可接受范围内。如果用户的问题中n的范围更大,可能需要更高效的算法,比如使用组合数学并排除障碍物的方法,但这种情况可能会比较复杂。 所以,用户的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动态规划,处理每个点的路径数,并跳过障碍点。同时,每一步都取模防止溢出。 现在,如何处理障碍物?例如,当遇到一个障碍点时,该点的路径数设为0,这样后续的点在计算时就不会加上经过该障碍点的路径。 例如,原点是(0,0,0),如果该点是障碍,那么直接返回0。否则,初始化dp[0][0][0]=1。 那么代码的大致步骤: 读取n和m,读取m个障碍点,存入一个集合。 检查原点是否是障碍,如果是,输出0。 否则,初始化三维数组dp,其中dp[0][0][0]=1. 然后三重循环遍历i,j,k,每个坐标从0到n,但跳过原点。 对于每个点(i,j,k),如果是障碍,设dp[i][j][k]=0。否则,sum = dp[i-1][j][k] + dp[i][j-1][k] + dp[i][j][k-1],取模。 最后输出dp[n][n][n] % MOD. 这可能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测试案例: 例如,n=1,没有障碍,路径数应该是6!/(1!1!1!3! )?或者可能之前的思路有误。或者,三维情况下,每个坐标必须走n步。比如,n=1的情况下,从(0,0,0)(1,1,1)的路径数目是 3!/(1!1!1! )=6。这似乎正确。例如,每个步骤选择x、y、z中的一个方向,共三步,每个方向恰好一次。例如,路径的顺序可以是x→y→z,或者其他排列,共有3! =6种。对吗? 那在动态规划的情况下,当n=1时,dp[1][1][1] =6。那我们的算法是否正确? 例如,在代码中,当i,j,k从0到1: 计算dp[1][0][0] = dp[0][0][0] =1. dp[0][1][0] =1. dp[0][0][1] =1. 然后,当i=1, j=0, k=0,之后处理其他点: 比如,当处理i=1,j=1,k=0的时候: sum = dp[0][1][0] + dp[1][0][0] + dp[1][1][-1](无效)=1+1+0=2 → dp[1][1][0] =2. 同样,处理其他中间点。最后,当到达(1,1,1)时,sum是dp[0][1][1] + dp[1][0][1] + dp[1][1][0}。假设前面的点比如dp[0][1][1}是2,dp[1][0][1}是2,dp[1][1][0}是2,总和是6,这样正确。这说明动态规划的方法是正确的。 所以,动态规划的方法是可行的。 接下来,处理障碍物的例子。例如,当n=1,障碍点有一个在(0,0,1),那么到(1,1,1)的路径数目应该减少吗? 比如,原本的路径数目是6。如果有障碍点在(0,0,1),那么所有经过该点的路径都会被排除。例如,路径中第一步是z方向到(0,0,1),然后接下来的两步必须到x和 y方向。但该点被障碍阻挡,所以路径数目需要减去这些路径的数量。例如,这样的路径数目是2种(剩下两步的排列是x和 y,两种顺序)。所以总路径数目是6 - 2 =4?所以此时程序应该计算得到4。 通过动态规划方法,检查该点是否是障碍: dp[0][0][1] =0. 那么,当计算点(0,0,1)时,会被设置为0。然后,当处理其他点时,例如(0,1,1),需要从(0,0,1)(0)、(0,1,0)(1)和(0,0,1)(0)的和。所以dp[0][1][1} =1 + ... ?可能这个例子需要详细走一遍流程。 但总的来说,动态规划的方式会自动处理障碍点,因为在计算路径数时,障碍点的dp值为0,所以任何经过该点的路径数目都会被排除。 综上,代码的大致框架应该是这样的。现在需要考虑如何存储障碍点。在C++中,可以使用一个unordered_set,将每个点的坐标编码为字符串或者结构体,并重写哈希函数。 例如,使用结构体: struct Point { int x, y, z; Point(int x, int y, int z) : x(x), y(y), z(z) {} bool operator==(const Point& other) const { return x == other.x && y == other.y && z == other.z; } }; namespace std { template<> struct hash<Point> { size_t operator()(const Point& p) const { return hash<int>()(p.x) ^ hash<int>()(p.y) ^ hash<int>()(p.z); } }; } 不过,这样的哈希函数可能冲突较多。或者,可以将三个坐标合并为一个字符串,如“x,y,z”,作为键值存入unordered_set<string>。 或者,更高效的方式是使用tuple<int,int,int>作为键,但C++的unordered_set默认不支持tuple作为键,除非自己提供哈希函数。这可能比较麻烦。 或者,可以将三个坐标转换为一个唯一的数值。例如,假设n<=1e5,那么每个坐标可以用32位整数表示,然后将三个坐标编码成一个64位数值。例如,用x * (n+1)^2 + y * (n+1) + z。这需要保证n不会太大,否则可能溢出。 例如,假设n是1e5,那么(n+1)^3大约是1e15,而64位无符号整数可以容纳到约1.8e19,所以没问题。 所以,编码方式可以是: auto key = (long long)i * (n+1) * (n+1) + j * (n+1) + k; 这样,每个点对应一个唯一的数值,可以作为键存入unordered_set<long long>中。 这可能比较高效,而且容易实现。 所以,在代码中,可以这样做: 读取每个障碍点的坐标x,y,z,并检查是否在0<=x,y,z <=n范围内。如果不在,则忽略。 然后,将每个有效的障碍点编码为key = x * (n+1)*(n+1) + y * (n+1) + z,存入一个unordered_set中。 在动态规划循环中,对于每个点(i,j,k),计算其key,并查询是否存在于障碍点的集合中。如果存在,则dp[i][j][k]=0。 现在,关于空间的问题,三维数组的大小为(n+1)^3。假设n=100,每个元素是long long类型,占8字节,那么总空间是100^3 * 8 = 8e6字节,即8MB,这没问题。当n=200时,是200^3 *8 = 64e6字节,即64MB,可能也还可以接受。但若n更大,比如500,是500^3*8=1e9字节,即1GB,这可能超过内存限制。这时候需要优化空间。 如果用户的问题中n可能很大,那么可能需要使用滚动数组或者其他方法。但在当前问题中,用户没有说明n的范围,可能假设n较小,或者问题允许O(n^3)的空间。 综上,代码的大致实现步骤如下: - 定义模数,如const int MOD = 1e9+7; - 读取n和m。 - 读取m个障碍点,并存入unordered_set<long long>中。 - 检查原点是否是障碍,如果是,输出0。 - 创建三维数组dp,大小为(n+1) x (n+1) x (n+1),类型为long long或int,初始化为0. - dp[0][0][0] = 1(如果原点不是障碍的话)。 - 三重循环遍历i,j,k,从0到n,但需要按正确的顺序处理每个点,确保i,j,k非递减的顺序? 或者,按i,j,k的循环顺序,每个坐标从0到n,顺序处理每个点。这在动态规划中是可行的,因为每个点的dp值只依赖于左边、前边、上边的点,即i-1,j,k;i,j-1,k;i,j,k-1。这些点在循环处理i,j,k的顺序时已经被处理过。 例如,当i=0,j=0,k=0时已经处理过。之后,处理其他点: 比如,i从0到n,j从0到n,k从0到n。或者更合理的顺序可能是,对于每个i+j+k的总和s,从小到大处理所有i,j,k满足i+j+k=s。这样,可以确保在计算某个点的路径数时,所有前驱点已经被计算。但这样处理可能比较复杂。 不过,按照传统的三重循环顺序,i从0到n,j从0到n,k从0到n,那么在计算点(i,j,k)时,i-1 <=i,j<=j,k<=k。所以i-1的已经处理过。同理,j-1和k-1的情况也是如此。因此,这样的循环顺序是正确的。 所以,代码中的循环顺序可以是: for (int i=0; i<=n; ++i) { for (int j=0; j<=n; ++j) { for (int k=0; k<=n; ++k) { // 跳过(0,0,0),已经初始化 if (i ==0 && j ==0 && k ==0) continue; // 检查是否是障碍点 long long key = (long long)i * (n+1)*(n+1) + j*(n+1) +k; if (obs.count(key)) { dp[i][j][k] =0; continue; } long long sum =0; if (i >0) sum += dp[i-1][j][k]; if (j >0) sum += dp[i][j-1][k]; if (k >0) sum += dp[i][j][k-1]; dp[i][j][k] = sum % MOD; } } } 但是,这样的循环顺序是否正确?例如,当处理i=1,j=0,k=0时,i-1=0的dp已经处理过。是的,因为i从0到n,当i=1时,j和k的循环会处理j=0到n,k=0到n,此时i=1的j=0,k=0点需要i-1=0,j=0,k=0的dp值,这已经在之前的i=0循环中被处理过。 是的,这样的三重循环顺序是正确的。因为当i递增时,所有i较小的点已经被处理过。 所以,这样的循环顺序是正确的。 现在,考虑当n=1时,是否有正确的结果? 例如,n=1,无障碍点: dp[0][0][0] =1. 处理i=0, j=0, k=1: sum = dp[0][0][0] (k>0 →k=0时,k-1=0-1无效?或者原题中的点是从(0,0,0)(n,n,n),所以k的范围是0到n。当k=0时,k-1=-1,无效。所以在循环中,当k=0时,i=0,j=0,k=0已经被处理过。其他k=0的情况: 比如i=0, j=0, k=0: 初始化为1. i=0, j=0, k=1: sum来自i=0, j=0, k=0 →1. 所以dp[0][0][1] =1. 同样,i=0, j=1, k=0的sum是来自i=0,j-1=0 →1. i=1, j=0, k=0的sum来自i-1=0 →1. 然后,当i=1,j=0,k=1: sum是i-1=0,j=0,k=1 →1; j-1无效;k-1=0 →1的dp是1。总和是1+0+1=2 → dp[1][0][1}=2. 这样,最终dp[1][1][1}的值是6,正确。 综上,这样的循环顺序是正确的。 现在,代码实现需要考虑大数组的内存问题。例如,当n=100时,三维数组需要约1e6的空间。这在C++中是可行的。可以动态分配三维数组: 例如: vector<vector<vector<long long>>> dp(n+1, vector<vector<long long>>(n+1, vector<long long>(n+1, 0))); 或者,使用一个一维数组来模拟三维索引,可能更节省空间和时间,但代码复杂度更高。 但是,对于较大的n来说,这样的动态分配可能导致栈溢出或者编译错误。因此,可能需要使用堆分配,或者根据n的大小动态调整。 此外,当n较大时,例如n=100,这样的数组在内存中占用的空间是(n+1)^3 * 8 bytes。例如,n=100时是101^3 *8 ≈ 8*1e6=8MB,这在现代计算机中是可以接受的。 因此,这样的代码结构是可行的。 最后,处理结果时,输出dp[n][n][n] % MOD. 现在,编写示例代码: 比如: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unordered_set>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OD = 1e9 +7; int main() { int n, m; cin >> n >> m; unordered_set<long long> obs; for (int i=0; i<m; ++i) { int x, y, z; cin >> x >> y >> z; if (x <0 || x >n || y <0 || y >n || z <0 || z >n) continue; long long key = (long long)x * (n+1) * (n+1) + y * (n+1) + z; obs.insert(key); } // 检查原点是否是障碍 long long origin_key = 0; // x=0,y=0,z=0 → key=0 if (obs.count(origin_key)) { cout << 0 << endl; return 0; } // 初始化dp vector<vector<vector<long long>>> dp(n+1, vector<vector<long long>>(n+1, vector<long long>(n+1, 0))); dp[0][0][0] = 1; for (int i=0; i<=n; ++i) { for (int j=0; j<=n; ++j) { for (int k=0; k<=n; ++k) { if (i ==0 && j ==0 && k ==0) continue; long long key = (long long)i * (n+1) * (n+1) + j * (n+1) + k; if (obs.count(key)) { dp[i][j][k] = 0; continue; } long long sum =0; if (i >0) sum += dp[i-1][j][k]; if (j >0) sum += dp[i][j-1][k]; if (k >0) sum += dp[i][j][k-1]; dp[i][j][k] = sum % MOD; } } } cout << dp[n][n][n] % MOD << endl; return 0; } 这可能是一个可行的实现。需要注意的是,当n很大时,这样的代码可能会超时或者占用过多内存。但对于一般的问题来说,这应该可以工作。 此外,还需要处理输入中的障碍点是否在网格内。例如,如果有障碍点x,y,z中某个坐标超过n,则忽略。 综上所述,该动态规划方法可以解决问题,同时处理大数取模和障碍物。这应该能满足用户的需求。</think>### 分步解答 要解决三维网格中避开障碍物的路径计数问题,可以采用动态规划方法,结合取模运算处理大数。以下是实现步骤: #### 方法思路 1. **动态规划定义** 定义三维数组`dp[i][j][k]`表示从原点`(0,0,0)`到点`(i,j,k)`的合法路径数目。状态转移方程为: $$dp[i][j][k] = dp[i-1][j][k] + dp[i][j-1][k] + dp[i][j][k-1]$$ 如果当前点是障碍物,则`dp[i][j][k] = 0`。 2. **障碍物处理** 使用哈希表存储障碍物坐标,确保在动态规划过程中跳过这些点。 3. **取模运算** 每一步计算结果需对$10^9+7$取模,防止数值溢出。 #### 解决代码 ```cpp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unordered_set>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OD = 1e9 + 7; int main() { int n, m; cin >> n >> m; unordered_set<long long> obstacles; // 读取障碍点 for (int i = 0; i < m; ++i) { int x, y, z; cin >> x >> y >> z; if (x < 0 || x > n || y < 0 || y > n || z < 0 || z > n) continue; long long key = (long long)x * (n + 1) * (n + 1) + y * (n + 1) + z; obstacles.insert(key); } // 检查原点是否为障碍 long long origin_key = 0; // (0,0,0)对应的key if (obstacles.count(origin_key)) { cout << 0 << endl; return 0; } // 初始化三维动态规划数组 vector<vector<vector<long long>>> dp( n + 1, vector<vector<long long>>( n + 1, vector<long long>(n + 1, 0) ) ); dp[0][0][0] = 1; // 动态规划计算路径数 for (int i = 0; i <= n; ++i) { for (int j = 0; j <= n; ++j) { for (int k = 0; k <= n; ++k) { if (i == 0 && j == 0 && k == 0) continue; // 原点已处理 long long key = (long long)i * (n + 1) * (n + 1) + j * (n + 1) + k; if (obstacles.count(key)) { dp[i][j][k] = 0; continue; } long long sum = 0; if (i > 0) sum += dp[i - 1][j][k]; if (j > 0) sum += dp[i][j - 1][k]; if (k > 0) sum += dp[i][j][k - 1]; dp[i][j][k] = sum % MOD; } } } cout << dp[n][n][n] % MOD << endl; return 0; } ``` #### 代码解释 1. **输入处理** 读取网格大小`n`和障碍物数量`m`,将障碍物坐标转换为唯一键值存入哈希表。 2. **原点检查** 若原点`(0,0,0)`是障碍物,直接输出0。 3. **动态规划初始化** 初始化三维数组`dp`,原点路径数为1。 4. **递推计算路径数** 遍历所有点,若当前点是障碍物则跳过;否则通过状态转移方程计算路径数,并取模。 5. **结果输出** 输出终点点`(n,n,n)`的路径数。 ### 相关问题 1. 如何优化三维动态规划的空间复杂度? 2. 如何处理多个障碍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3. 如果允许移动方向包含后退(如x可增可减),算法应如何修改?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