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理对比图
分享一张非常漂亮的图,来对比一下原理及流程(from join.DailyDoseofDS.com)

2.定位及使用场景
2.1 传统RAG
这是一种线性的、一次性的检索增强生成流程。
工作流程:
- 接收问题:用户提出一个查询。
- 检索:系统将查询与知识库进行向量相似度搜索,检索出最相关的几个文档片段。
- 生成:将检索到的文档片段和原始查询一起打包,发送给大语言模型,让LLM基于这些上下文生成答案。
- 输出答案:将LLM生成的答案返回给用户。
核心特点:
- 被动执行:它严格按照“检索-增强-生成”的固定流程执行,没有决策能力。
- 一次性操作:通常只进行一次检索和生成。如果第一次检索的结果不理想,它无法自我修正。
- 缺乏规划:它不会去思考“这个问题可能需要多步推理”或“我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检索信息”。
- 适用场景:非常适合事实性问答、简单的知识查询,例如“公司的年假政策是什么?”或“解释一下什么是神经网络”。
局限性:
- 如果问题复杂,需要多步信息整合,它可能无法给出好答案。
- 如果第一次检索错了,整个回答就错了,缺乏纠错机制。
- 无法处理需要工具使用(如计算、搜索)的任务。
2.2 Agentic RAG
这是一种非线性的、具有决策和规
传统RAG与Agentic RAG对比分析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165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