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编辑页面也就是对表进行修改
首先应该让表内容回显,也就是让表的内容先展示到页面上
然后再进行修改操作,(有些字段涉及级联操作,往往伴随着ajax请求)
最后提交模型,可能伴随着插入日志操作
当下拉框的onchange操作对其他元素产生影响时,
要让下拉框第一个元素设置为""请选择"传值为"",
这样保证了onchange时间能够执行
ajax传值如果后台无法获取值,则先在前台看看能否打印出正确的值,往往都是这里的问题,
如果前台无法打印出正确的值,则查看获取值的方法是否正确
如果是下拉框
$("#select").find("option:selected").val();
StringBuffer拼接like的sql语句
sql.append(" and t.right_company_name_en like concat('%',?,'%')");
不能用字符串拼接的形式否则会报错
from表单提交如果input框的type='submit'点击input会直接提交,不会管什么验证问题,所以一般需要验证的表单不要把input的type设置为submit,而是通过动态提交
使用js方式 from1为from的name
form1.action = url;
form1.submit();
使用jquery
$('#queryForm').attr("action", path).submit();
delete语句不能给表设置别名
mysql中空值与NULL的区别
NULL是指没有值,而 ' ' 则表示值是存在的,只不过是个空值。
所谓的NULL就是什么都没有,连 ' ' 都没有,在字符串中是结束符,但是在物理内存是占空间的,等于一个字节,而NULL就是连这一个字节都没有。 在数据库里是严格区分的,任何数跟NULL进行运算都是NULL, 判断值是否等于NULL,不能简单用=,而要用IS关键字
多层循环的一些问题
<%for(item in cofc){%>
<% var flag=1;%>
<li>
<div class="bar-span-box d-flex align-items-center" >
<span class="span_circle "></span>
<span class="span_bar "></span>
</div>
<span>${item.flow_name}</span>
<%for(item2 in cof){%>
<%if(item.flow_state==item2.order_state){%>
<%flag=2;%>
<span>${item2.name}</span>
<span>${item2.create_time}</span>
<%break;%>
<%}%>
<%}%>
<%if(flag==1){%>
<span></span>
<span></span>
<%}%>
</li>
<%}%>
利用beetl模板在html中嵌入多层循环
cofc是操作流程列表,需要全部遍历
cof是执行过的操作流程,
此次循环的目的是为了给操作过的流程添加操作人和操作时间
给没有操作过的流程添加两个空的span
每层循环都有各自的目的
外层循环是为了遍历操作流程,一般需要完全遍历展示的集合做外层循环
内层循环是为了判断该流程是否已经操作过,一般内层循环用于判断该外层循环的状态
如果内层循环判断为真,则跳出内层循环,对下一个外层循环进行判断
为了给未操作过的流程添加span标签,需要创建一个flag变量
该flag是一个标识,当内层循环判断为真时,修改该flag的值
在外层对该flag进行判断,如果内层判断为真的话则不添加span
html渲染过程
1.首先要了解页面的结构(包含哪些元素?哪些计算机语言能够在页面中运行 )
(1)html
(2)css
(3)JavaScript
用来给HTML网页增加动态功能、交互行为
是一种解释性脚本语言(不进行预编译)
目前我们熟悉的语言Java、JavaScript、C、C++,都属于高级编程语言
①计算机不能理解高级语言,也就不能直接执行高级语言了
②计算机只能直接理解机器语言,所以任何语言,都必须将其翻译成机器语言,计算机才能运行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
③翻译的方式有两种,一个是编译,一个是解释。
1)编译:Java语言的运行先经过编译,但是JAVA语言的编译不是直接编译成计算机能识别的语言,而是编译成JAVA虚拟机能识别的class文件
JAVA语言就是典型的翻译方式为编译的编程语言,
虽然不是编译成计算机能直接识别的语言,但是同其他以编译为翻译方式的高级编程语言的原理大体上是相同的。
最明显:C/C++,可以编译成二进制代码,以可执行文件的形式存在(exe文件)
都是先编译再运行,而且是一次编译到处运行,效率非常高。(只需要在第一次运行的时候编译一次)
2)解释:解释性脚本语言的程序不需要编译,解释性脚本语言在运行程序的时候才翻译
解释性脚本语言有专门的解释器来负责解释,不过每次都需要翻译,效率比较低。
JavaScript 就是一种解释性脚本语言
④JavaScript也有自己专门的解释器——JavaScript引擎,它存在于浏览器端,作为浏览器的一部分
一句话: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css(层叠 样式表)、JavaScript脚本语言这三样东西在浏览器端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前端界面
---------------------
目前为止,在整个html页面中,可以写html代码、css样式、JS脚本语言
位置:html贯穿整个页面,
css可以定义在head头标签中,也可以在定义在html标签的属性中
JavaScript定义在<script>标签中,<script>标签既能在head标签中定义也能在body标签中定义
问题1:JQuery、EasyUI也可以写在html页面中
jQuery是一个快速、简洁的JavaScript框架(本质上也是JavaScript)
EasyUI:类库中都是以 .css和.js结尾的文件。别人写好的css样式和JavaScript(本质上也是css和JavaScript)
所以追其根源,html页面中就是 html、css、JavaScript
问题2:jsp中能编写Java代码
jsp是特殊的Servlet,本质是Java,是Java就要运行在服务器端,浏览器是不能解析Java代码的
为什么用浏览器访问jsp时能在浏览器端显示呢?
分两种情况:
①对于html文件,当我们用浏览器访问时能自动解析,解析完毕就会将内容展示在浏览器上
②对于jsp,当我们用浏览器访问时,我们写好的jsp文件会生成.java文件,服务器运行JAVA文件,会把jsp中编写的html代码,发送给浏览器
可以这样理解,我们编写的HTML文件被浏览器直接解析
而我们编写的jsp,是借助JAVA代码将html代码发给浏览器,浏览器再解析
本质上都是浏览器解析html代码(这里的html代码,包括刚才说的html、css、JavaScript)
---------------------
.加载顺序
从上到下运行,先解析head标签中的代码,
(1)head标签中会包含一些引用外部文件的代码,从开始运行就会下载这些被引用的外部文件
当遇到script标签的时候
浏览器暂停解析(不是暂停下载),将控制权交给JavaScript引擎(解释器)
如果<script>标签引用了外部脚本,就下载该脚本,否则就直接执行,执行完毕后将控制权交给浏览器渲染引擎
(2)当head中代码解析完毕,会开始解析body中的代码
如果此时head中引用的外部文件没有下载完,将会继续下载
浏览器解析body代码中的元素,会按照head中声明一部分样式去解析
如果此时遇到body标签中的<script>,同样会将控制权交给JavaScript引擎来解析JavaScript
解析完毕后将控制权交还给浏览器渲染引擎。
当body中的代码全部执行完毕、并且整个页面的css样式加载完毕后,css会重新渲染整个页面的html元素。
(3)按照之前的描述,<script>写到body标签内靠后比较好,
因为JavaScript 会操作html元素, 如果在body加载完之前写JavaScript 会造成JavaScript 找不到页面元素
但是我们经常将<script>写到head中,body中不会有大量的js代码,body中的html代码结构会比较清晰
window.onload: 等待页面中的所有内容加载完毕之后才会执行
$(document).ready(): 页面中所有DOM结构绘制完毕之后就能够执行
可以这样理解:window.onload 和 $(document).ready()/$(function(){}); 相当于 写在body 内 最靠后的<script> 代码段
注意:js函数必须被调用才会执行
function step(index){
/*如果圆圈的索引 ==index 高亮显示 .circle_active*/
/*如果圆圈的索引 <index 蓝色 span_active*/
/*如果圆圈的索引 >index 灰色 span_circle*/
/*如果横条的索引 <=index-1 蓝色*/
/*如果横条的索引 >index-1 灰色*/
/*如果字体的索引 ==index 黑色*/
/*如果字体的索引 !=index 灰色*/
var circle_arr=$(".bar-span-box .span_circle"); //圆圈
var bar_arr=$(".bar-span-box .span_bar"); //横条
var world_arr=$(".bar_box>ul>li"); //字体
var barIndex=index-1;
for(var i=0;i<circle_arr.length;i++){
$(circle_arr[i]).removeClass("circle_active").removeClass("span_active").removeClass("span_circle");
$(bar_arr[i]).removeClass("bar_active").removeClass("span_circle");
$(world_arr[i]).removeClass("world_active");
/*判断圆圈*/
if(i==index){
$(circle_arr[i]).addClass("circle_active");
/*判断字体*/
$(world_arr[i]).children("span").addClass("world_active");
}else if(i<index){
$(circle_arr[i]).addClass("span_active");
}else if(i>index){
$(circle_arr[i]).addClass("span_circle");
}
/*判断横条*/
if(barIndex>=0){
if(i<=barIndex){
$(bar_arr[i]).addClass("bar_active")
}else if(i>barIndex){
$(bar_arr[i]).addClass("span_circle");
}
}
}
};
step(${size}-1);
树形后台设计
有两种常用的方式
第一种就是把所有节点设计到一张表里,其中保证树形结构的关键字段有两个,id,parentid
id是自己的唯一标识
parentid是自己父节点的唯一标示
第二种方式就是设计多个表,有几级的目录就设计几个表
子节点通过外键关联父节点
此种方法扩展性不强
CREATE TABLE `sys_menu`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id',
`parentid` int(11) NOT NULL DEFAULT '0' COMMENT '父id',
`name` varchar(20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名称/11111',
`urlkey` varchar(256) DEFAULT NULL COMMENT '菜单key',
`url` varchar(256) DEFAULT NULL COMMENT '链接地址',
`status` int(11) DEFAULT '1' COMMENT '状态//radio/2,隐藏,1,显示',
`type` int(11) DEFAULT '1' COMMENT '类型//select/1,根目录,2,a标签,3,a标签_blank,4,外部url',
`sort` int(11) DEFAULT '1' COMMENT '排序',
`level` int(11) DEFAULT '1' COMMENT '级别',
`create_time` varchar(64) DEFAULT NULL COMMENT '创建时间',
`create_id` int(11) DEFAULT '0' COMMENT '创建者',
`icon` varchar(255)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id`)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97 DEFAULT CHARSET=utf8 COMMENT='菜单';
一般根目录的parentid设置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