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软件总爱往C盘钻?揭秘电脑"学区房"的真相
为什么软件总爱往C盘钻?揭秘电脑"学区房"的真相
每次安装软件时,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样的烦恼:D 盘、E 盘空空如也,软件却总是默认往C盘钻?其实这背后藏着一段跨越 40 年的计算机发展史,更是系统设计、用户习惯与技术妥协的博弈
一、C盘的"前世今生":从软盘到硬盘的进化
要理解C盘的特殊地位,得从计算机存储的"远古时代"说起:
- 上世纪70年代,计算机还没有硬盘,数据全靠软盘存储。当时主流的5.25英寸软盘容量仅160KB,后来的3.5英寸软盘也不过1.44MB。为了方便使用,电脑通常配备两个软驱,分别被命名为A盘(系统盘)和B盘(数据盘)
- 直到 1983 年,MS-DOS 2.0 首次支持硬盘,可 A、B 盘符早已被软驱 “霸占”,硬盘只能从 C 盘开始命名。这一规则在 MS-DOS 5.0 中被彻底固化:系统强制将启动硬盘的主分区命名为 C 盘
- 哪怕 2000 年后软盘彻底退出历史舞台,Windows 为了兼容老软件,依然固执地给 A、B 盘留着位置。就像老小区里预留的信箱,哪怕没人用了,也舍不得拆
二、技术真相:C 盘到底特殊在哪儿?
写死在系统里的 “默认地址”
- Windows 有两个核心 “导航坐标”:%ProgramFiles%和%ProgramFiles(x86)%,分别对应64位和32位软件的默认安装路径,而它们的 “老家” 天生就在 C 盘
- 就像快递柜默认绑定了你的手机号,改了地址,很多依赖系统组件的软件可能就 “收不到货” 了 —— 比如某些专业设计软件,一旦改了安装路径,就找不到系统自带的图形处理库
三层 “安全结界” 守护 C 盘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