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可真是画风清奇啊。。。
D1全场水过。。。D2集体被卡。。。
说多了都是泪。。。
Day0
下午去巴蜀试机子,键盘垃圾到爆。。。
晚上没怎么复习
Day1
刚进考场就出事故了,键盘崩了,好几个键被抠下来。。。巴蜀那边的老师在机房里到处装键盘,等给我装完都开始15分钟了。。。心里几句mmp被题目憋回去了。
我擦,原题?好像还做过3次?
看了三遍,确认那是原题。。。然后写了正解和暴力对拍
9:00进T2,感觉好像很神的样子,但仔细想了想,发现这就是个傻逼背包嘛。。先证明最小的肯定要用,然后次小的如果能被凑出来就不要,不能凑出来也一定要用。
所以就是把所有硬币从小到大排序,依次判断每一个能否被凑出来就行了。
数据范围也是给的背包的,不需要什么优化。
感觉T1和T2难度和去年相当啊?看来又是T3有点恶心了。。。
然而,看完题目,我已经无话可说。10:00敲完全部正解和暴力对拍,然后开始优哉游哉地吃面包(Day2的flag高高立起)。。。
最后离开考场的时候,巴蜀的机子又秀逗了一波:我刚站起来,蓝屏了。。。。
不只是我,我旁边一桌的人都懵逼了。。。、
还好最后没造成什么影响。
Day2
进考场前,跟其他同学讨论一波,发现Day1几乎都是AK。。。
这次考试的机子没什么毛病,一来就是正常的(毕竟有问题的前一天都解决了),然后T1就把我吓住了。直到我看到数据范围n−1≤m≤nn-1\leq m\leq nn−1≤m≤n
我的天,这么重要的条件拜托出题人写在题目描述里面好么。。。
结果还是9:00进T2
T2乍一看数据范围,以为是矩阵加速。。。然后发现矩阵推不出来。。。
这是我第二次做NOIP的题毫无思路(上一次是NOIP2017D1T1,恶意满满)
然后尝试着转化一波模型,发现其实就是满足两个条件:
1、对于任意一个从左下到右上的对角线,必然满足前面全部是1,后面全部是0(当然,可以全部为0或1)
2、若存在某个位置,使得到达它有至少2种不同的路径(即某一步的数字不同),那么它能到达的所有点,在决策时面临的数字必须相同(即它向右和向下走都是同一个数字)。
不能矩乘的原因就在性质2上。
根据性质1,可以把每个对角线拿出来分别考虑,相当于在这些格子中间放一条线,线上方为0,线下方为1。手推几步之后就会发现,这个性质2的限制蛮强的。因为无论怎么放线,在几步之后,都会只剩下3个位置能放。而这三个位置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被2限制到的。(即最上面第1,2条,和最下面一条)
所以,就想着能不能暴力做一发。至少把8*8的过了。
很快3*3的样例就过了,但一直卡在5*5的样例过不去。(考完发现是因为性质2的限制写丑了)
一直调到了10:20,5*5的样例还是没过。。。
害怕翻车,于是先把T3看了,然后写了一个44分的基础暴力。再回去写T2
11:00左右的时候,T2找到一个规律,发现对于答案ansn,m=ansn,m−1∗3(n>m)ans_{n,m}=ans_{n,m-1}*3(n>m)ansn,m=ansn,m−1∗3(n>m),然后凭借这个过了3*n的数据。
这样一来,只要能调出来,那就能直接过了
于是就放弃了回去看T3的想法,继续磕T2
最后事情就变得非常尴尬了。。。T2到最后也没有调出来。。。GG。。
后话
考完Day2,感觉已经可以放弃OI了。。。
之后等待成绩的一周,都是在沉浸于高考科目学习中
听教练说我的成绩各种数据测出来都是480左右,CQ排第10。。。比我预计的低20多分。。也许是某些细节bug。。透心凉
最后正式成绩公布了,的确凉了,但没那么惨。。。刚好是期望得分509(300+100+65+44)
在CQ似乎排第4,并列rk1的是cch和巴蜀lx两位大佬,据说他们T3比我多写一个线段树多24分。然后rk3是初三大佬tly,据说他T3比我多写一个8分暴力。。。
话说全场就我一个扔了T3做T2的吗。。。
欸。。感觉这一年白学了。。今年的题拿到去年乃至前年去做,估计都是这个分。。。
不过考完之后我再看了看这两题,发现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难。T3纯属没去看,T2的bug冷静下来也很容易发现
总之,这就是结果了。感谢CCF的测试数据大发慈悲,还能让我这个菜鸡去冬令营划水。。
冬令营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