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TL电路基本原理
要实现输出电平在0/1之间变换,需要三极管的数量最少只需要一个,而TTL电路使用了4个三极管,用较多的器件去实现相同的功能,必定要有性能上的提升,否则这种电路设计就是一种浪费。对于TTL电路而言,使用成倍的器件需要换来的性能包括以下几点:
- 提高开关速率
- 提高带载能力
- 提高抗干扰性
图1
TTL电路如图1所示,当输入A/B有一个为低电平时(假设为0V),T1管的基极被钳位到0.7V,不足以使得T2、T4管导通,所以T2的集电极电位为高,T3导通,Vout输出为高。当A/B输入都是高电平时(假设为3.6V),则T1的基极电压为4.3V,该电压可以使T2、T4饱和导通,从而T1的基极电位被钳位在2.1V(三个PN结的压降),T4导通后,T4的基极电位为0.7V,T2此时为饱和导通,导致T3的基极电位大概为1V左右,这个电压不足以使得T3和二极管D同时导通,故Vout输出为低电平。
在TTL电路中,使用推挽输出目的时为了增强带载能力;二极管D可以砸T4导通时,防止T3导通导致T3、T4直通;T2的设置主要是为了给T3、T4提供驱动。在Vout由低变高时,T2的基极电荷在T1的作用下被迅速抽走,关断比较快,T2关断,T3即打通。但是T4的基极电荷只能通过R4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