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单工厂模式
简单工厂模式是工厂模式中最简单的一种,它可以用比较简单的方式隐藏创建对象的细节,一般只需要告诉工厂类所需要的类型,工厂类就会返回需要的产品类,但客户端看到的只是产品的抽象对象,无需关心到底是返回了哪个子类。客户端唯一需要知道的具体子类就是工厂子类。除了这点,基本是达到了依赖倒转原则的要求。
优点
1.隐藏了对象创建的细节,将产品的实例化推迟到子类中实现。
2.客户端基本不用关心使用的是哪个产品,只需要知道用哪个工厂就行了,提供的类型也可以用比较便于识别的字符串。
3.方便添加新的产品子类,每次只需要修改工厂类传递的类型值就行了。
4.遵循了依赖倒转原则。
缺点
1.要求产品子类的类型差不多,使用的方法名都相同,如果类比较多,而所有的类又必须要添加一种方法,则会是非常麻烦的事情。或者是一种类另一种类有几种方法不相同,客户端无法知道是哪一个产品子类,也就无法调用这几个不相同的方法。
2.每添加一个产品子类,都必须在工厂类中添加一个判断分支,这违背了开放-封闭原则。
二:工厂模式
工厂模式基本与简单工厂模式差不多,上面也说了,每次添加一个产品子类都必须在工厂类中添加一个判断分支,这样违背了开放-封闭原则,因此,工厂模式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产生的。
既然每次都要判断,那我就把这些判断都生成一个工厂子类,这样,每次添加产品子类的时候,只需再添加一个工厂子类就可以了。这样就完美的遵循了开放-封闭原则。但这其实也有问题,如果产品数量足够多,要维护的量就会增加,好在一般工厂子类只用来生成产品类,只要产品子类的名称不发生变化,那么基本工厂子类就不需要修改,每次只需要修改产品子类就可以了。同样工厂模式一般应该于程序中大部分地方都只使用其中一种产品,工厂类也不用频繁创建产品类的情况。这样修改的时候只需要修改有限的几个地方即可。
优点
基本与简单工厂模式一致,多的一点优点就是遵循了开放-封闭原则,使得模式的灵活性更强。
缺点
与简单工厂模式差不多。
三:抽象工厂模式
抽象工厂模式就变得比工厂模式更为复杂,就像上面提到的缺点一样,工厂模式和简单工厂模式要求产品子类必须要是同一类型的,拥有共同的方法,这就限制了产品子类的扩展。于是为了更加方便的扩展,抽象工厂模式就将同一类的产品子类归为一类,让他们继承同一个抽象子类,我们可以把他们一起视作一组,然后好几组产品构成一族。此时,客户端要使用时必须知道是哪一个工厂并且是哪一组的产品抽象类。每一个工厂子类负责产生一族产品,而子类的一种方法产生一种类型的产品。在客户端看来只有AbstractProductA和AbstractProductB两种产品,使用的时候也是直接使用这两种产品。而通过工厂来识别是属于哪一族产品。
优点
基本与简单工厂模式一致,多的一点优点就是遵循了开放-封闭原则,使得模式的灵活性更强。将实例化的过程推迟到子类中,由子类来决定实例化哪个。
缺点
与简单工厂模式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