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的产品解决了什么问题?是痛点,痒点,还是爽点?
滴滴打车,解决乘客打车难,司机空载率高的问题。
能及时满足乘客打车的需求,是爽点;
能解决司机没有生意的恐惧,是痛点。
二,我在谁解决这个问题?他得到即刻满足了吗?这是用户画像的问题。
滴滴打车在为大明用户解决问题,能及时满足乘客打车的需求,能解决司机没有生意的恐惧;
三,有多少人需要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是市场规模的问题。
2018年我国网约专车或快车用户规模达到33282万人,同比增长40.9%,网约出租车用户规模达到32988万人,同比增长15.1%;
四,目前人们是怎么解决着问题呢?这是竞争分析的问题。
首汽约车,本地出行,曹操出行,享到出行,T3出行,美团打车等
五,我的竞争方案为什么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胜出?你不要简单地看单点地竞争力,而是要看点线面体,谁给你赋能?
滴滴依靠腾讯这个面给自己赋能,在2014年与阿里的快的展开补贴大战,在众多网约车中脱颖而出,网约车市场占有率获得第一。
六,用户会在什么样地场景触发情绪?需要马上去解决问题,这是场景问题。
乘客会在打车高峰期场景下触发打不到车的不爽情绪。
七,当用户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会想到哪个名字?
滴滴是汽车鸣笛声,召唤用户汽车到来的情感。
参考资料:梁宁《产品思维30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