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讲解Thread类中方法的时候,interrupt()、interrupted()、isInterrupted()三个方法没有讲得很清楚,只是提了一下。现在把这三个方法同一放到这里来讲,因为这三个方法都涉及到多线程的一个知识点—-中断机制。
Java没有提供一种安全、直接的方法来停止某个线程,而是提供了中断机制。中断机制是一种协作机制,也就是说通过中断并不能直接终止另一个线程,而需要被中断的线程自己处理。有个例子举个蛮好,就像父母叮嘱出门在外的子女要注意身体一样,父母说了,但是子女是否注意身体、如何注意身体,还是要看自己。
中断机制也是一样的,每个线程对象里都有一个标识位表示是否有中断请求(当然JDK的源码是看不到这个标识位的,是虚拟机线程实现层面的),代表着是否有中断请求。
一、三个中断方法
1、interrupt()
public void interrupt() {
if (this != Thread.currentThread())
checkAccess();
synchronized (blockerLock) {
Interruptible b = blocker;
if (b != null) {
interrupt0(); // Just to set the interrupt flag
b.interrupt(this);
return;
}
}
interrupt0();
}
interrupt0()方法的作用是”Just to set the interrupt flag”,即方法的作用仅仅是设置中断标识位。
/* Some private helper methods */
private native void setPriority0(int newPriority);
private native void stop0(Object o);
private native void suspend0();
private native void resume0();
private native void interrupt0();
private native void setNativeName(String name);
由于方法是被native修饰的,很明显这是一个本地方法,是Java虚拟机实现的。
2、isInterrupted()
方法唯一的作用只是测试线程是否已经中断,中断标识位的状态并不受到该方法的影响,看一下Java是如何实现这个方法的:
public boolean isInterrupted() {
return isInterrupted(false);
}
/**
* Tests if some Thread has been interrupted. The interrupted state
* is reset or not based on the value of ClearInterrupted that is
* passed.
*/
private native boolean isInterrupted(boolean ClearInterrupted);
最终调用的是isInterrupted(boolean ClearInterrupted),这个方法是一个native的,看得出也是Java虚拟机实现的。方法的参数ClearInterrupted,顾名思义,清除中断标识位,这里传递false,明显就是不清除。
3、interrupted()
方法的作用是测试当前线程是否已经中断,线程的中断标识位由该方法清除。换句话说,连续两次调用该方法的返回值必定是false。看一下这个方法是如何实现的:
public static boolean interrupted() {
return currentThread().isInterrupted(true);
}
此外,JDK API中有些类的方法也可能会调用中断,比如FutureTask的cancel,如果传入true则会在正在运行的异步任务上调用interrupt()方法,又如ThreadPoolExecutor中的shutdownNow方法会遍历线程池中的工作线程并调用线程的interrupt()方法。这些场景下只要代码没有对中断作出响应,那么任务将一直执行下去。
二、中断处理时机
这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没有标注答案的话题。显然,作为一种协作机制,不会强求被中断的线程一定要在某个点进行中断处理。实际上,被中断线程只需要在合适的时候处理即可,如果没有合适的时间点,甚至可以不处理。”合适的时间点”就和业务逻辑密切相关了。
处理时机决定着程序的效率和响应的灵敏度。频繁的检查中断可能会导致程序执行效率低下,较少的检查则可能导致中断请求得不到及时响应。在实际场景中,如果性能指标比较关键,可能需要建立一个测试模型来分析最佳的中断检测点,以平衡性能和响应灵敏性。
三、线程中断举例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Runnable runnable = new Runnable()
{
public void run()
{
while (true)
{
if (Thread.currentThread().isInterrupted())
{
System.out.println("线程被中断了");
return ;
}
else
{
System.out.println("线程没有被中断");
}
}
}
};
Thread t = new Thread(runnable);
t.start();
Thread.sleep(3000);
t.interrupt();
System.out.println("线程中断了,程序到这里了");
}
...
线程没有被中断
线程没有被中断
线程没有被中断
线程没有被中断
线程没有被中断
线程中断了,程序到这里了
线程被中断了
从控制台上打印的语句看到,3秒钟中断后,打印出该打印的语句后,就停止了。那这种场景就是前面说的”频繁地检查“,导致程序效率低下;那如果不频繁地检查呢,比如在while中的else分支中加上Thread.sleep(500),表示500ms即0.5s检查一次,那这种场景就是前面说的”中断得不到及时的响应“。
其实这个例子中,t线程完全可以不用去管这个中断标识位的,不去检查就好了,只管做自己的事情,这说明中断标识位设不设置是别人的事情,处不处理是我自己的事情,没有强制要求必须处理中断。
但是,那些会抛出InterruptedException的方法要除外。像sleep、wait、await、join,这些方法遇到中断必须有对应的措施,可以直接在catch块中处理,也可以抛给上一层。这些方法之所以会抛出InterruptedException就是由于Java虚拟机在实现这些方法的时候,本身就有某种机制在判断中断标识位,如果中断了,就抛出一个InterruptedExce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