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大盛世:
1.战国盛世
2.西汉“文景之治”发展到汉武帝而极盛
3.唐代“贞观之治”而至开元盛世
4.明代“永宣之治”称盛
5.清代“康雍乾盛世”
五大盛世的国教:
1.战 国时的学术与文化,真正展现了盛世景象。自春秋以来,各种学派纷纷出现,逐渐形成儒家、墨家、法家、道家等诸子百家争鸣的景象。胸怀专门知识的“士”,自 由探讨对自然界、对人世间及人的思维方式的新认识,自由表达学术见解,提出一系列治国谋略和济世方案。他们或招收学生传授学说,或到各国传播思想,或整理典籍,潜心著述。各国国君广招天下贤士,形成“养士”风气。齐宣王招学者千余人,聚都城稷门外,自由讲学,形成“稷下学派”。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楚 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等贵族皆以“养士”而闻名。战国时期的学术、思想都很开放、繁荣。春秋至战国的文化与学术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泉,对后世影响很大,并一直延续至今。
2.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在刘邦吕后的时候很是推崇老黄之说,也就是道教,不过到了汉武帝时候,为了巩固统治,重用了董仲舒,实行“罢黜百家,独准儒术”
3.唐太宗统治时期,继续推行唐高祖制定的“老先、次孔、末后释宗”的政策,让道教居首位,儒教(即儒家)居次席,佛教居第三.但与此同时,又根据现实政治的需要,特别重视儒家
4.虽 远不如盛唐,亦并非无所建树。《永乐大典》,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空前规模的系统整理。这部巨制类书,集中了各层次学者2100多名,历时3年而成。明成祖 还组织学者编篡《明太祖实录》、《历代名臣奏议》、《五经四书大全》、《天下郡县志》、《列女传》等史地、论理纲常、阐扬儒家思想的书约30多种。
5.
总结:儒家pk掉道家,佛教
一家之言,勿要扔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