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网络中的GMPLS技术:LMP与O - UNI详解
1. 引言
在光网络中使用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来为标签交换路径(LSP)进行信令时,会出现一系列新的管理问题。链路管理协议(LMP)和光用户 - 网络接口(O - UNI)在解决这些问题以及实现光网络高效通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 链路管理协议(LMP)概述
当GMPLS用于核心光网络的LSP信令时,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
- 若光网络中的大多数交换机是光子交换机,可能无法自动检测到光损耗(LoL),如何精确定位故障位置?
- 若两个交换机之间的链路由大量光纤束组成,如何避免路由协议因需通告大量链路而负担过重?
- 面对大量光纤,相邻设备如何在不手动为每个节点配置对方链路编号方案的情况下就链路寻址达成一致?
-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某种通道会话协议,该协议还需要具备哪些其他功能,如认证会话对等体和检测中断会话?
LMP应运而生,用于解决上述问题。其基本任务是验证相邻节点之间链路的“布线”情况,确认每个数据链路是否可操作,并定位故障。因此,LMP协议交换仅在通过数据链路直接连接的相邻节点之间进行。
IETF LMP规范涵盖以下功能领域:
- 控制通道管理:负责相邻LMP节点之间IP控制通道的建立、配置和维护。
- 链路验证:验证数据链路的连通性,并动态确定本地和远程接口ID之间的映射。
- 链路属性关联:确保相邻节点之间本地和远程接口ID的映射以及将多个数据链路聚合为流量工程链路的操作一致。
- 故障管理:当光路径出现故障时,定位具体哪个数据链路发生了故障。
- 认证:通过加密方式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