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面试必考点:PPO/DPO/GRPO/DAPO算法演进全解析!

最近看大模型方向的秋招面经,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面试官们对 PPO、DPO、GRPO、DAPO 简直是“爱不释手”,几乎成了大模型岗的必考题。

我去知乎或者翻博客想搞懂这几个“O”的演进关系时,往往一头扎进复杂的数学公式里,看得头皮发麻。

为什么我们先有了 PPO,又去卷 DPO,现在怎么又冒出来个 GRPO 和 DAPO?它们到底在解决什么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大模型偏好对齐(Alignment)算法的演进内幕。不讲复杂的公式推导,我们只聊核心逻辑:它们到底在解决什么痛点,又引入了什么新坑?

一、PPO:早期的神,也是永远的痛

提到 RLHF(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Human Feedback,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我们得先搞清楚它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

传统的 SFT(监督微调)教会了模型“如何回答”,但没教会它“如何答得好”。

什么是“好”?比如更安全、更幽默、更符合逻辑、拒绝有害问题。这个“好”的标准是模糊且复杂的,很难用 SFT 的数据来定义。

RLHF 的天才之处在于它引入了“品味裁判”:

  • 收集偏好:先让人类对模型的各种答案进行排序(比如,A 答案比 B 答案好)。
  • 训练裁判:用这些排序数据训练一个奖励模型。这个 RM 就像一个“AI 裁判”,它学会了模拟人类的复杂品味和价值观。
  • 强化学习:最后,让大模型(LLM)通过强化学习的方式,不断生成答案,并由这个“AI 裁判”来打分。LLM 的目标就是调整自己(优化策略),去专门生成那些能从“AI 裁判”那里拿高分的答案。

而 PPO(Proximal Policy Optimization,近端策略优化),就是实现这“最后一步”最经典、最正统的强化学习算法。ChatGPT 最初的惊艳效果,功勋章里有它的一半。

但如果你亲手训过 PPO,你大概率经历过显存爆炸和 Loss 横跳的绝望。

为什么?因为标准的 PPO 实在太“重”了。为了让 LLM 学会“像人一样说话”(用奖励信号指导生成),PPO 直接拉来了四个模型凑了一桌麻将:

  • Policy Model(策略模型,Actor):干活的,负责生成回答(我们要训的就是它)。
  • Value Model(价值模型,Critic):当裁判的,预估当前状态未来能拿多少分。
  • Reference Model(参考模型):照镜子的,防止 Actor 练歪了,得时不时回头看看原始模型咋说的(KL 散度约束)。
  • Reward Model(奖励模型):打分的,代替人类给最终生成的答案打分。

划重点:这四个模型在训练时都要塞进显存里。对于千亿参数的模型来说,这简直是工程噩梦。

PPO 的核心哲学是标准的强化学习:它极其强调探索。通过 Critic 模型的辅助,它不仅看最终结果,还试图评估每一步 Token 生成的“潜在价值”。

二、DPO:一场极简主义的“反叛”

就在大家被 PPO 折磨得死去活来时,DPO(Direct Preference Optimization,直接偏好优化)横空出世。

图 1. DPO:在避免使用强化学习的同时,优化语言模型以符合人类偏好

DPO 的思路极其性感:既然我们只想让模型偏好 A 答案胜过 B 答案,为什么非要训练一个复杂的 Reward 模型和 Critic 模型呢?

它直接跳过了中间商,用一个简单的分类损失函数,直接在偏好数据对上做微调(其中 P_θ 是策略模型,P_ref 是参考模型):

一夜之间,RLHF 变得像 SFT(监督微调)一样简单稳定,显存占用也大幅下降。

但好景不长,工业界很快发现 DPO 的局限性:它太依赖 SFT 基座模型的能力了。

因为它本质上是在做“对比学习”,而不是真正的“强化探索”。如果基座模型从来没生成过某个高分答案,DPO 很难凭空“悟”出来。

三、GRPO:DeepSeek 的实用主义回归

这时候,DeepSeek 在其系列模型中采用的 GRPO(Group Relative Policy Optimization,组相对策略优化)开始受到关注。

GRPO 的核心洞察是:PPO 的 Critic 模型太占资源了,能不能把它干掉?

图 2. PPO vs. GRPO: GRPO 不再使用价值模型,而是通过组得分来估计基线,从而显著减少训练所需的计算资源

答案是可以。GRPO 采用了一种“组团打分”的策略:

  • 组团生成:对于同一个问题,让模型一口气生成一组(比如 8 个)不同的答案。
  • 组内竞争:用 Reward 模型给这 8 个答案分别打分。
  • 相对优势:算出这组答案的平均分。比平均分高的,奖励;比平均分低的,惩罚。

妙在哪? 它用“组平均值”代替了 PPO 中那个昂贵的 Critic 模型来充当 Baseline。

这就好比考试,我不要求你达到一个绝对的 90 分(Critic 的预估值),我只要求你比你们班这次考试的平均分高就行。

GRPO 成功地在 PPO 的“探索能力”和 DPO 的“训练效率”之间找到了一个极其漂亮的平衡点:它保留了 RL 的探索精神,却甩掉了 Critic 这个沉重的包袱。

四、DAPO:更精细的手术刀

当然,技术永远在迭代。GRPO 也有自己的问题:

  • 无效内卷:如果一组 8 个答案都非常完美,或者都烂得一塌糊涂,它们相对于“组平均分”的差异就很小。这时候模型学不到什么有效信息,浪费了算力。
  • 保守陷阱:为了防止模型训崩,PPO 和 GRPO 都会用 Clipping(裁剪)机制,限制模型每次更新的幅度。但这有时候会“误伤”那些模型灵光一现生成的绝妙答案。

于是,DAPO(Decoupled Clip and Dynamic sAmpling Policy Optimization,解耦裁剪与动态采样策略优化)登场了,它对 GRPO 进行了两处关键的“手术”:

手术一:动态采样(拒绝无效内卷)

DAPO 加了一个过滤器,太简单(全对)和太难(全错)的数据组直接跳过不练,只死磕那些模型“似懂非懂”的数据。

手术二:解耦裁剪(允许灵光一现)

传统的 Clipping 是双向限制的。DAPO 说:如果模型这次更新是往“好”的方向大步迈进,我们为什么要拦着?

它解耦了裁剪范围,允许更高的上限(Upside),鼓励模型更大胆地探索高分区域。

更有意思的是,DAPO 在实践中甚至开始尝试去掉 KL 散度约束。

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举动,意味着它允许模型更大幅度地偏离原始基座,去探索全新的解空间——这对于追求极高推理能力(如数学证明、复杂代码)的场景可能至关重要。

五、总结

如果把大模型比作一个学生:

  • PPO 是请了 4 个私教(模型)全方位辅导,效果好但学费极其昂贵。
  • DPO 是直接刷《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只看标准答案,效率高但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 GRPO 是搞“学习小组”,大家互相批改作业,比平均分好的受表扬,既省了老师又保持了竞争。
  • DAPO 则是升级版的“精英学习小组”,只攻坚难题,并且鼓励尖子生“抢跑”。

光有比喻还不够,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也方便面试时快速回忆),我把这四种算法的核心‘进化’和‘取舍’浓缩成了下面这张表:

PPO,DPO,GRPO,DAPO 核心对比:

从目前的趋势看,回归强化学习(RL)本质、增强模型的自主探索能力,正在成为新的共识。

GRPO 及其后续变体,很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取代 DPO,成为高性能大模型训练标配。

六、如何学习大模型 AI ?

由于新岗位的生产效率,要优于被取代岗位的生产效率,所以实际上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是提升的。

0基础怎么入门AI大模型?

可能大家都想学习AI大模型技术,也_想通过这项技能真正达到升职加薪,就业或是副业的目的,但是不知道该如何开始学习_,因为网上的资料太多太杂乱了,如果不能系统的学习就相当于是白学。
为了帮助大家打破壁垒,快速了解大模型核心技术原理,学习相关大模型技术。从原理出发真正入局大模型。在这里我和MoPaaS魔泊云联合梳理打造了系统大模型学习脉络,这份 LLM大模型资料 分享出来:包括LLM大模型书籍、640套大模型行业报告、LLM大模型学习视频、LLM大模型学习路线、开源大模型学习教程等,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 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领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大模型全套视频教程】

教程从当下的市场现状和趋势出发,分析各个岗位人才需求,带你充分了解自身情况,get 到适合自己的 AI 大模型入门学习路线。

从基础的 prompt 工程入手,逐步深入到 Agents,其中更是详细介绍了 LLM 最重要的编程框架 LangChain。最后把微调与预训练进行了对比介绍与分析。

同时课程详细介绍了AI大模型技能图谱知识树,规划属于你自己的大模型学习路线,并且专门提前收集了大家对大模型常见的疑问,集中解答所有疑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深耕 AI 领域技术专家带你快速入门大模型

跟着行业技术专家免费学习的机会非常难得,相信跟着学习下来能够对大模型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也能真正利用起大模型,从而“弯道超车”,实现职业跃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精选AI大模型权威PDF书籍/教程】

精心筛选的经典与前沿并重的电子书和教程合集,包含《深度学习》等一百多本书籍和讲义精要等材料。绝对是深入理解理论、夯实基础的不二之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I 大模型面试题 】

除了 AI 入门课程,我还给大家准备了非常全面的**「AI 大模型面试题」,**包括字节、腾讯等一线大厂的 AI 岗面经分享、LLMs、Transformer、RAG 面试真题等,帮你在面试大模型工作中更快一步。

【大厂 AI 岗位面经分享(92份)】

图片

【AI 大模型面试真题(102 道)】

图片

【LLMs 面试真题(97 道)】

图片

【640套 AI 大模型行业研究报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I大模型完整版学习路线图(2025版)】

明确学习方向,2025年 AI 要学什么,这一张图就够了!

img

👇👇点击下方卡片链接免费领取全部内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抓住AI浪潮,重塑职业未来!

科技行业正处于深刻变革之中。英特尔等巨头近期进行结构性调整,缩减部分传统岗位,同时AI相关技术岗位(尤其是大模型方向)需求激增,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具备相关技能的人才在就业市场上正变得炙手可热。

行业趋势洞察:

  • 转型加速: 传统IT岗位面临转型压力,拥抱AI技术成为关键。
  • 人才争夺战: 拥有3-5年经验、扎实AI技术功底真实项目经验的工程师,在头部大厂及明星AI企业中的薪资竞争力显著提升(部分核心岗位可达较高水平)。
  • 门槛提高: “具备AI项目实操经验”正迅速成为简历筛选的重要标准,预计未来1-2年将成为普遍门槛。

与其观望,不如行动!

面对变革,主动学习、提升技能才是应对之道。掌握AI大模型核心原理、主流应用技术与项目实战经验,是抓住时代机遇、实现职业跃迁的关键一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01 为什么分享这份学习资料?

当前,我国在AI大模型领域的高质量人才供给仍显不足,行业亟需更多有志于此的专业力量加入。

因此,我们决定将这份精心整理的AI大模型学习资料,无偿分享给每一位真心渴望进入这个领域、愿意投入学习的伙伴!

我们希望能为你的学习之路提供一份助力。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也欢迎交流探讨,我们乐于分享所知。

*02 这份资料的价值在哪里?*

专业背书,系统构建:

  • 本资料由我与MoPaaS魔泊云的鲁为民博士共同整理。鲁博士拥有清华大学学士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在人工智能领域造诣深厚:

    • 在IEEE Transactions等顶级学术期刊及国际会议发表论文超过50篇
    • 拥有多项中美发明专利。
    • 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中国人工智能领域重要奖项)。
  • 目前,我有幸与鲁博士共同进行人工智能相关研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内容实用,循序渐进:

  • 资料体系化覆盖了从基础概念入门核心技术进阶的知识点。

  • 包含丰富的视频教程实战项目案例,强调动手实践能力。

  • 无论你是初探AI领域的新手,还是已有一定技术基础希望深入大模型的学习者,这份资料都能为你提供系统性的学习路径和宝贵的实践参考助力你提升技术能力,向大模型相关岗位转型发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抓住机遇,开启你的AI学习之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