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ractical Guide to Building Agents》文档学习

《A Practical Guide to Building Agents》文档总结

该文档是一份面向产品和工程团队的实用指南,旨在帮助团队探索并构建首个基于大语言模型(LLM)的智能体(Agent),提炼了大量客户部署经验,提供了从概念定义到实际落地的全流程最佳实践。

一、智能体(Agent)的核心定义

1. 本质与区别

  • 本质:智能体是能代表用户独立完成任务的系统,可执行用户目标所需的一系列工作流(如解决客服问题、预订餐厅等),且具备高度自主性。
  • 与传统软件/简单LLM应用的区别:传统软件需用户操作以简化自动化工作流,而智能体可自主执行;仅集成LLM但不控制工作流执行的应用(如简单聊天机器人、单轮LLM交互工具)不属于智能体🔶1-13。

2. 核心特征

  • 依赖LLM管理工作流执行与决策,能识别工作流完成状态,主动纠正错误,失败时可暂停执行并将控制权交回用户。
  • 可访问多种工具与外部系统交互(获取上下文、执行操作),并能根据工作流当前状态动态选择合适工具,且始终在明确的约束(Guardrails)内运行。

二、何时构建智能体

1. 核心适用场景

智能体适合传统确定性、规则化方法难以应对的工作流,优先选择以下三类场景:

  • 复杂决策类:涉及细微判断、例外情况或上下文敏感决策的工作流,如客服流程中的退款审批。
  • 规则难维护类:因规则集庞大复杂导致更新成本高、易出错的系统,如供应商安全审查。
  • 依赖非结构化数据类:需解读自然语言、从文档提取信息或与用户对话交互的场景,如处理房
内容概要:本文档《2025智能体Agent实用指南》详细介绍了构建智能体(agents)的最佳实践,涵盖从基础概念到高级设计模式的各个方面。首先定义了智能体的概念及其与传统软件的区别,强调智能体能够独立完成任务并做出决策。接着探讨了何时应构建智能体,指出智能体特别适用于复杂决策、难以维护的规则系统以及高度依赖非结构化数据的工作流。文档还深入讲解了智能体的核心组件——模型、工具和指令,并提供了具体示例。此外,讨论了单智能体和多智能体系统的编排模式,包括经理模式和去中心化模式。最后,强调了设置防护栏的重要性,以确保智能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提出了引入人工干预机制作为关键保障措施。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编程基础,尤其是对AI和自动化有兴趣的产品经理、工程师和技术团队成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企业在复杂业务流程中实现智能化转型;②为开发人员提供构建高效智能体的指导,包括选择合适的模型、定义工具集和编写清晰的指令;③确保智能体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减少潜在风险。 其他说明:文档不仅提供了理论指导,还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鼓励读者从小规模开始验证,逐步扩展智能体的功能,最终实现全流程自动化。同时提醒读者关注智能体部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失败阈值超标或高风险操作,并准备相应的应对策略。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pumpkin84514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