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前一篇文章:软考 系统分析师系列知识点之范围管理(3)
所属章节:
第20章. 项目管理
第2节. 范围管理
相关试题
1. ( )把软件项目整体或者主要的可交付成果分解为易于管理、方便控制的若干子项目;再将子项目继续分解为工作包。在每个分解单元中,都存在可交付成果和里程碑。该模型的主要用途是( )。
第1空
A. 分层数据流图
B. 软件模块图
C. 工作分解结构WBS
D. PERT图
正确答案:C。
第2空
A. 描述软件项目的功能需求
B. 定义项目边界,有助于防止需求蔓延
C. 对软件的静态结构进行建模
D. 刻画软件开发活动之间的依赖关系
正确答案:B。
解析:
工作分解结构(简称WBS)跟因数分解是一个原理,就是把一个项目按一定的原则分解。项目分解成任务、任务再分解成一项项工作,再把每一项工作分配到每个人的日常活动中,直到分解不下去为止。即:项目—>任务—>工作—>日常活动。工作分解结构是以可交付成果为导向、对项目要素进行的分组,它归纳和定义了项目的整个工作范围,每下降一层,代表对项目工作的更详细定义。WBS的最底层是工作包,工作包确定了之后,项目边界也就确定了。这有助于防止需求蔓延,同时也有助于进行各类估算。
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把项目整体或者主要的可交付成果分解成易于管理、方便控制的若干子项目,子项目需要继续分解为工作包。持续这个过程,直到整个项目都分解为可管理的工作包,这些工作包的总和就是项目的所有工作范围。
1. 目的和用途
创建WBS的目的是详细规定项目的范围,建立范围基准。具体来说,其主要目的和用途如下:
(1)明确和准确说明项目范围,使项目组织成员能够清楚地理解任务的性质和需要努力的方向。
(2)为各独立单元分派人员,规定这些人员的相应职责,可以确定完成项目所需要的技术和人力资源。
(3)针对各独立单元,进行时间、费用和资源需求量的估算,提高估算的准确性。
(4)为计划、预算、进度安排和费用控制奠定共同基础,确定项目进度测量和控制的基准。
(5)将项目工作与项目的财务账目联系起来。
(6)清楚地定义项目的边界,便于划分和分派责任,自上而下将项目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上,并将这些工作交给项目内外的个人或组织去完成。
(7)确定工作内容和工作顺序。可以使用图形化的方式来查看工作内容,任何人都能够清楚地辨别项目的阶段、工作单元,并根据实际进展情况进行调节和控制。
(8)估计项目整体和全过程的费用。
(9)有助于防止需求蔓延。当用户或其他项目干系人试图为项目增加功能时,在WBS中增加相应工作的同时,也就能够很容易地让他们理解,相关费用和进度必须也要做相应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