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三) 线性模型3.3

这篇笔记介绍了对数几率回归模型,它是线性分类模型的一种,通过sigmoid函数实现分类。对数几率回归不仅预测类别,还能给出概率预测,模型采用极大似然估计策略,可以通过梯度下降或牛顿法优化。它在处理分类问题时,避免了对数据分布的假设,并能有效求解最优解。

3.3 对数几率回归

笔记部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线性分类模型

单调阶跃函数(unit-step function) Heaviside函数

不连续、不可微,若预测值大于零就判为正例,小于零则判为反例,预测值为临界值则可任意判别。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igmoid函数——对数几率函数(logistic function)

sigmoid函数是形似S的函数。

对数几率函数是sigmoid函数的一种,单调可微,其表达式为:

与单调阶跃函数的图示关系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几率和对数几率

若将yyy视为样本作为正例的可能性,则1−y1-y1y是其反例可能性,两者的比值y1−y\frac{y}{1-y}1yy称为几率(odds),反映了x\mathbf xx作为正例的相对可能性.对几率取对数则得到”对数几率”(log odds,亦称logit):ln⁡y1−y\ln\frac{y}{1-y}ln1yy


对数几率回归模型(线性分类模型)

模型

原理
线性分类模型是在线性模型的基础上套一个映射函数来实现分类功能。即,将z=wTx+bz=\mathbf w^T\mathbf x+bz=wTx+b带入对数几率函数中,得到:

其对应的模型称为”对数几率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亦称logit regression)(虽叫回归但实际是分类方法)。

带入ln⁡y1−y\ln\frac{y}{1-y}ln1yy中可得:ln⁡y1−y=wTx+b\ln\frac{y}{1-y}={\mathbf w^T}\mathbf x+bln1yy=wTx+b,即,利用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结果去逼近真实标记的对数几率。

对数几率回归模型对应到机器学习三要素中分别为:

  • 模型:线性模型,输出值范围为[0,1],近似阶跃的单调可微函数y=11+e−(wTx+b)y=\frac{1}{1+e^{-(\mathbf w^T\mathbf x+b)}}y=1+e(wTx+b)1
  • 策略:极大似然估计,信息论。
  • 算法:梯度下降法,牛顿法。

优势

  • 直接对分类可能性进行建模,无需事先假设数据分布,避免了假设分布不准确所带来的问题;
  • 不是仅预测出”类别”,而是可得到近似概率预测,这对许多需利用概率辅助决策的任务很有用;
  • 对率函数是任意阶可导的凸函数,现有的许多数值优化算法都可直接用于求取最优解。

策略——构建loss function

极大似然估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信息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算法——求解参数

上面推导的loss function是关于βββ的高阶可导连续凸函数,根据凸优化理论,经典的数值优化算法如梯度下降法(gradient descent method)、牛顿法(Newton method)等都可求得其最优解。

红外成像法纺织品水分传输性能无损检测与数字化评估 (大论文标题) 第一章 绪论 1.1 纺织品水分传输性能与人体热湿舒适性的关系 1.2 研究痛点:传统检测方法(称重法/MMT)的局限性(破坏性、接触干扰、无法实时监测) 1.3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纺织品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1.4 本文创新点:  - 提出 “红外热成像+AI分割+多参数融合” 的数字化评估框架  - 实现 水平/垂直双模态 水分传输特性的无损检测  - 建立 结构与性能的量化关联模型(如微管道网络、蜂窝结构效应) 1.5 论文结构安排(对应下方章节逻辑图) 第二章 红外热成像实验系统与图像处理基础 2.1 红外热成像系统搭建  - 硬件:红外热像仪(Hikvision TB-4117-3等)、恒温恒湿环境控制  - 软件:图像采集流程(如300秒视频→900帧序列) 2.2 核心图像处理链路:  - 温度-灰度线性转换模型(第章基础)  - 预处理:高斯滤波降噪、CLAHE增强对比度  - 双模式分割引擎:   • SAM模型(用于水平扩散的通用分割)   • K-Means聚类(用于垂直芯吸的定向分割) 2.3 实验样本与测试协议(运动面料/针织面料/多材质织物) 第章 水平方向水分传输的数字化表征(对应SCI第一章) 3.1 基于SAM的润湿区域动态分割  - SAM模型在织物复杂纹理中的鲁棒性验证 3.2 水平传输六维指标提取与物理意义:  - WT(润湿时间)、MWA(最大润湿面积)、MWR(最大润湿速率)  - AIP(面积拐点)、MeWR(平均润湿速率)、RWR(快速润湿速率) 3.3 PCA降维与主导因子分析  - 时间效率(WT) 与 空间容量(MWA) 贡献82.74%方差 3.4 热力图可视化与性能分级(如运动面料的快速排汗能力评估) 第四章 垂直方向水分传输的数字化表征(对应SCI第二章) 4.1 垂直芯吸过程的动态阶段划分  - 快速芯吸期 vs. 慢速芯吸期(灰度-温度映射可视化) 4.2 八项几何与强度指标构建:  - 芯吸高度、扩散面积、平均灰度梯度等 4.3 基于雷达图的多维度综合评价  - 案例:蓝针织面料纵行方向得分1.45(蜂窝结构“微管道”效应) 4.4 结构-性能关联机制:  - 线圈密度 → 水分通道数量  - 蜂窝网眼 → 通道互联性 → 芯吸性能提升 第五章 双模态水分传输的综合数字化评估(对应SCI第章) 5.1 水平+垂直双向测试协议设计 5.2 四元评价体系构建:  - 芯吸速率(动态过程)  - 水分分布指数(空间均匀性)  - 方向不对称系数(双向差异量化)  - 时间积分灰度(总量累积) 5.3 多材质织物性能对比:  - 棉/涤纶/混纺面料的双向传输特性差异 5.4 方法优势验证:  - 与传统称重法/目测法的相关性分析  - 实时性、无损性、多参数定量化案例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 红外热成像+AI分割实现非接触式水分监测  - 水平/垂直双模态量化指标体系  - 结构特征(密度/网眼)与传输性能的数字化关联模型 6.2 创新点重申:  - SAM/K-Means双引擎分割 → 突破织物光学干扰  - 方向不对称系数 → 双向传输均衡性评价  - 雷达图/PCA/四元体系 → 多维度综合评估 6.3 应用展望:  - 运动服装“汗液管理图谱”数据库构建  - 医用敷料渗透性能在线检测标准  - 结合深度学习预测织物设计参数 思维导图
最新发布
07-27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